2019年是
區塊鏈發展非常關鍵的一年,各國已經形成了大致的區塊鏈治理框架,雖然這些框架還比較粗糙,但無疑會影響未來幾年區塊鏈治理的方向。
區塊鏈治理核心哲學是區別區塊鏈和
數字貨幣,對于前者,各國政府會繼續釋放親善信號,大力扶持,未來會有更多國家政府效仿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我國的做法,以戰略和政策的方式宣示自己作為區塊鏈支持者的形象,并相互展開競爭,爭奪
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制高點,以獲得國家利益的最大化。[24]對于后者,各國政府和立法機構則會進行實證性梳理,針對納入監管的數字貨幣如證券型數字貨幣,會推出和完善各種系統性規制措施。區塊鏈服務提供商和交易所等機構成為政府治理
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切入點”,通過讓這些機構備案和申請牌照,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在所有監管項目中,反洗錢和打擊恐怖活動融資依然是核心,賦予區塊鏈服務提供商和交易所對客戶盡職調查義務,獲取有用信息,必要時為政府所用。破解匿名交易,讓區塊鏈實現實名交易,依然是各國監管機關努力的方向。
運用高效和便捷的數字貨幣進行支付和結算正在成為大趨勢,[25]發布和運行數字貨幣將成為未來幾年大型數字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央行之間激烈角逐的領域。隨著央行和企業推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必定也會產生新一輪的社會風險,如運營商風險、網絡安全風險、欺詐、消費者保護和
金融犯罪風險,以及潛在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和穩定性問題,研究這些風險的成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降低交易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是各國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區塊鏈奉行“代碼之治”,[27]但是,區塊鏈治理的必然趨勢是從“代碼之治”到“法律之治”。各國立法和司法機關會效仿英國,承認加密資產和智能合約的法律地位,確保區塊鏈交易利害相關人的預期,保護他們的利益。但是,加密資產和智能合約具有不同于傳統財產和合同的特性,隨著加密資產和智能合約被法律承認,隨之而來的工作是如何將這些制度納入既有的《財產法》《合同法》等法律之中,通過制度創新,讓加密資產的所有人和智能合約的當事人能夠得到切實的法律保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