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比特幣問世,2012年開始出現基于
區塊鏈的支付公司,發展之初大都聚焦于
數字貨幣,尤其是比特幣的支付業務。
有“
幣圈支付寶”之稱的幣圈獨角獸 Circle 在2018 年5月完成了 1.1 億美元 E 輪融資,當時估值已接近 30億美元。最初Circle就定位于提供數字貨幣支付服務,使用場景主要是 B2C 商家與客戶之間使用數字貨幣和C2C 跨境轉賬。但是3 年之后,Circle取消了大部分數字貨幣支付服務,收縮到跨境支付的垂直場景。
同樣,剛剛獲得B輪融資的Paystand 最初也定位在向商家提供 B2B、B2C 支付解決方案的服務商,2018年開始逐漸淡化比特幣支付業務。
比特幣的貨幣職能有限,沒能如想象的那樣迅速爆發。“當時大家都認為它有可能、有潛力能成為大家能夠接受的支付方式,為提升比特幣的流轉效率也探索了很多可能性。” LITEX創始人王碩斌在支付行業摸爬十余年,2016年關注到比特幣支付,開始轉型提供區塊鏈支付的解決方案。
“我們還嘗試了比特幣和日常零售結合提出解決方案等,但現在看更多是一種補充性的解決方案。”王碩斌認為,比特幣支付不會成為主流用于日常零售支付,背后沒有國家實體或者大公司背書、完全中心化,由小機構掌控的虛擬貨幣很難成為通用的零售貨幣。
王碩斌告訴記者,當前區塊鏈支付仍處在早期,面臨三大挑戰限制發展:一是合規性,原有公鏈體系下的數字貨幣在國內并不合規,相關公司也只能在海外開展業務。二是技術上,公鏈體系做擴容技術是非常困難的,難在于權衡效率、安全性、去中心化三者之間的關系。而最大的挑戰是尋找區塊鏈支付的使用場景,提升用戶的接受度,當前應用更多在大額結算,很多零售場景下已經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了。
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發布《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文章中也提到,區塊鏈以大量冗余數據的同步存儲和共同計算為代價,犧牲了系統處理效能和客戶的部分隱私,尚不適合傳統零售支付等高并發場景,不建議基于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