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
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曾是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對
區塊鏈很有研究。他本周接受新民晚報專訪時打了個形象的比方:
區塊鏈技術就像鋼筋
水泥,
比特幣則是中本聰用區塊鏈技術示范搭建出的漂亮房子。記賬需要共識,否則每個人記出來的不一樣,中本聰想出辦法,讓分頭記賬記出同樣的結果。比特幣名字里有個“幣”字,從技術角度看更像積分,它的賬本很成功,但它的積分不符合一個“好貨幣”的標準。貨幣的核心功能是交換媒介,要求幣值穩定,不通縮也不劇烈通脹,這樣大家才有信心持有和使用。
比特幣與央行發行的
數字貨幣完全不是一回事。胡捷教授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是已有法定貨幣的數字化表達,減少紙幣硬幣印制和流通成本。它類似存款的替代作用,不同之處是由于運用了區塊鏈技術,使得數字貨幣具有一定的匿名性質。
在經濟和金融活動中,賬本的作用非常重要。記賬方式的演變,對經濟和生活帶來變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