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雖然真正理解“
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投資者不多,但市場以“虛擬貨幣投機”和“區塊鏈投資”的名義作弊的情況并不少見。就在最近,《珠江晚報》報道稱,珠海一名女子最近在一家
金融工作室的一名“老師”的指導下,在區塊鏈金融投資了近14萬元,卻發現自己被騙了。警方還表示,“區塊鏈”和“虛擬貨幣”已經成為騙子的新掩護,市民必須警惕相關的詐騙。
早在2017年9月,當中國監管部門對虛擬
加密貨幣實施監管時,貨
幣圈就顯示出繞過監管、轉向海外網站平臺參與
ico交易的趨勢。
一位海外經紀商的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過去兩年,與“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等概念相關的產品曾在
香港市場流行。街上甚至有可以直接交易
比特幣的物理機器,但在過去兩年里,上述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去年年底,香港已推出監管虛擬資產的新規定,澄清了虛擬資產的概念,包括數字代幣(如數字現金、功能代幣或以證券或資產作為抵押品的代幣)及任何其他虛擬商品、加密資產和其他性質相同的資產。
此外,無論虛擬資產是屬于證券還是期貨,只要是投資目標,基金經理和分銷商都需要獲得授權并受到監管。
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虛擬資產逐漸催生了許多新的交易方式,虛擬資產期貨就是其中之一。據了解,正式期貨交易所推出的虛擬貨幣期貨主要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洲際交易所(ICE)的比特幣期貨。此外,據國外媒體報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宣布將于2020年第一季度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期權,目前正等待監管機構的審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股票指數和另類投資產品全球負責人蒂姆·麥考特(Tim McCourt)表示,基于客戶需求的不斷增長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比特幣期貨市場的強勁增長,相信比特幣期權產品的推出將為客戶提供額外的交易靈活性和對沖比特幣價格風險。新產品旨在幫助機構和專業交易員管理比特幣現貨市場敞口,并在受監管的交易環境中對沖比特幣未來頭寸。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