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假貨”、“食品安全”問題被頻頻爆出,如何保障飲食安全、避免受騙上當是人們一直在研究卻始終無法根治的大問題,
區塊鏈技術以其信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似乎為商品溯源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7年3月7日,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成功完成了第一個區塊鏈測試,成為區塊鏈在商品追溯方面的早期應用,引起了全球各界人士的關注。通過區塊鏈這種共享的分布式賬本,可以實現信息的無法篡改和公開透明,能夠實時跟蹤集裝箱在
供應鏈中的位置,從而提供超乎尋常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2018年,慧聰集團旗下的兆信股份對食品藥品行業進行了區塊鏈多場景應用落地,包括同仁堂,露露,宏濟堂等,通過兆信股份的產品數字身份管理與
區塊鏈技術結合,實現了產品的公開透明可追溯,且不可篡改,引起了業界關注。這將推動問責制并使供應商、監管機構和消費者更加深入和清晰地了解食品如何從農場到餐桌通過整個食品供應鏈進行流通。
事實上,區塊鏈之所以會在商品追溯領域受到青睞,其實都是假冒偽劣產品惹的禍。
假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1.來,嘗嘗這碗毒雞湯
2012年12月,央視曝光
山東一些養雞場違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來養殖肉雞,使肉雞能夠在40天長到5斤重。而人體長期接觸抗生素,可能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引發各種病變、疑難病癥,給臨床診治帶來困難。
2008年,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內因含有大量三聚氰胺,從而導致30多萬兒童深受其害,患病兒童被發現患有腎結石癥狀,嚴重的可導致兒童死亡。
現如今,“食品安全”成了老百姓(69.530, -3.53, -4.83%)不得不擔心卻又無可奈何的問題,回顧這些年,“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病死豬”、“速成雞”、“假煙、假酒”、“假藥”等等,污染和有毒商品接二連三地被被曝光在公眾的視野內,一不小心,可能你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2.買到假貨,你氣不氣
近些年,“山寨”、“假貨”在商品市場上極為普遍,即便是京東、天貓這樣的
電商平臺,也會有大量假貨存在,據工商總局發布的《2014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顯示,京東的正品率為90%,略高于天貓的85.71%和1號店的80%,同時京東和1號店的非正品均來源于非自營的商家。淘寶網的正品率則僅為37.25%。
2018年5月9日,有網友在“醬香白酒
百度吧”爆出,其通過京東自營渠道或通過壹錢包平臺經京東自營渠道購買的43度飛天茅臺是假貨,且出問題的茅臺酒集中在山東地區。京東方面解釋道:“由于該批次茅臺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送往京東倉庫的運輸途中出現了被調包的現象。”
5月30日,“網絡達人”王鷗發微博控訴,稱自己網購買到了假的卸妝液,沒想到“火眼金睛”也會被騙,用了大半瓶都沒發現,還發了一張貓咪眼神殺配文“好氣哦”。
現在的造假技術,即便是老司機也會翻車啊。
5月29日,在2018中國
電子商務大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舉例稱老家村里還有30%的商品幾乎可以說是假貨,農村人付出了更高的成本還買了假貨。而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萬億元。
3.跨境物流,說沒就沒了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這種新型貿易方式的快速發展,跨境物流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顯著。盡管中國郵政、京東物流、菜鳥等多家物流公司一直在努力克服問題,但依舊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在國內,由于電子商務和物流公司的快速發展,已經基本實現了物流溯源功能。然而,在跨境電商物流方面,經常有商品包裹出境后卻無法及時獲取包裹物流情況的現象。
4.物流成本越來越大
為了保證商品是正品,在運輸環節過程也極為繁瑣,導致成本巨大。例如從荷蘭鹿特丹運輸一批花卉到肯尼亞的蒙巴薩港,需要三個不同機構簽字批準出口,需要六份文件,分別描述貨物的原產地、化學處理、產品質量和關稅等信息,而其中一個環節信息丟失或者審批延遲都會導致集裝箱滯留在港口,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整個運輸過程中,花卉集裝箱產生了近200條信息,處理集裝箱運輸的文件和信息的成本是實際運輸成本的2倍。
因此,如何幫助消費者更好的保障老百姓的飲食安全、辨別假冒偽劣產品以及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市場假貨、劣質產品為何如此之多
既然要解決市場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問題,那么我們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為什么假貨、劣質食品會有如此大的市場呢?
1.市場信息不對稱
賣方通常是比買方掌握了該商品更多的信息,所以賣方會傾向把次品當正品賣。而買方由于無法區別正品還是次品,就只能按照市場價格來判斷商品的性價比,造成次品的性價比高,導致消費者逆向選擇次品商品,正品商品賣不出去,劣等品會逐漸占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最終導致市場上都是劣等品。這就是阿克洛夫教授著名的檸檬市場理論。
2.造假者可以獲得的利益大于成本
這個我想還是用劉強東的話更有說服力吧:“為什么網上假貨不止?核心是很多平臺大部分賺的錢是靠水貨、假貨得來的。實際上,他本身就是水貨、假貨的受益者。為什么有人喊了十幾年還是無數假貨,根源就是利益,如果有一天從假貨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的話,假貨早就終止了。”雖然近年來我國在打擊制假造假方面所作的努力越來越多,相關法律法規也更為完善,但是依然有很多不法商販利欲熏心,通過各種渠道生產銷售假貨和劣質商品。
3.市場依然有較大需求
雖然當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說人們對于生活質量有個更高的追求,我國的產品生產要從“數量大”向“質量高”轉變,但是,這只是一種普遍趨勢,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的窮人,正品是好,但是很多人買不起啊,怎么辦?只好退而求其次。
過去,我們是如何防偽的
傳統的防偽形式很多,包括射頻識別、二維條碼和近場通信等等。通過二維碼或者條形碼記錄產品相關信息的例如紙盒,我們知道藥品上面有監管碼,外面的二維碼在我們購買之前可以進行一些基礎的認證,消費之后盒內的數據和外面是關聯的,此外還包括售后的激勵營銷等;再比如說瓶蓋,瓶蓋上面和下面的信息是關聯的,打開之后就可以相互驗證;再或者在二維碼上面加涂層,刮開之后才能掃碼識別等等,總之無非就是怎么把二維碼更好的藏起來。
區塊鏈如何為商品市場解毒
商品市場可謂“中毒”已久,當前火熱的區塊鏈技術以其信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等特點似乎讓人們看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希望,區塊鏈真的能夠成為解決假冒偽劣產品的一劑良藥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