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申請人為了能夠讓專利審核員了解所申請的專利是否具備創新性、實用性、獨特性,往往會將將專利技術背景、業務痛點、技術痛點、解決方法及具體流程寫入專利申請書中。為此,本報告對
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進行整理和統計。1. 有139件區塊鏈專利與
金融業務和應用場景有關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銀行申請的區塊鏈專利當中,有151件專利與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有關,139件專利與金融業務和應用場景有關。
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數據處理是專利申請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技術,據不完全統計,與數據處理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達到54件。其中,數據處理包含了數據存儲、數據讀取、數據訪問、數據共享、數據檢測、數據縮容、數據同步等技術。其次,智能合約、共識算法和加密技術三項技術在專利中的出現次數達到10件以上。
金融業務及應用場景:按照業務可將區塊鏈專利分為11項業務,其中支付結算、
供應鏈金融和跨境支付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3項業務,其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13、7和6件。按照應用場景分類,身份認證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應用場景,專利申請數量有7件,其次是權限管理、區塊鏈投票和事件發布與訂閱,專利申請數量均為5件。除此之外,還有17件專利與數字資產有關。
2. 銀行區塊鏈專利圖譜(業務)
從業務角度來看,數字資產、信貸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是最受銀行關注的3個領域。有5家銀行申請了數字資產相關專利,包含中國銀行、工商銀行、
農業銀行3家大型國有銀行。信貸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分別有4家銀行申請了相關專利。
除此之外,支付結算、征信和跨境支付也是銀行比較關注的應用場景,申請這些領域專利銀行均達到3家。
· 微眾銀行憑借數量優勢,在業務分布上處于領先優勢,其區塊鏈專利覆蓋了數字資產、供應鏈金融業務、支付結算業務、征信和匯款業務。
· 中國銀行的區塊鏈專利覆蓋了數字資產、信貸業務、征信、跨境支付、資金存管和結售匯業務。
· 工商銀行的區塊鏈專利主要集中在數字資產和供應鏈金融業務。
3. 銀行區塊鏈專利圖譜(應用場景)
從應用場景角度考慮,身份認證、區塊鏈投票和資產轉移是目前最受銀行所關注的3個場景。其次是積分管理、區塊鏈溯源、秘密交易、風險管理和票據處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