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對這個詞這么感興趣呢?因為我自己之前也正好思考這個問題,當時我發現
區塊鏈領域的公司與互聯網公司,無論是從底層財富邏輯,還是商業模式還是從流量獲取角度都有一些差異,但是在早期的時候,思考還沒那么成熟,我記得早期的時候我用的是賺錢效應這個詞。
什么叫做賺錢效應呢?就說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最關鍵的是要流量,有流量就有盈利模式,不管你是通過廣告費還是會員費還是什么其它方式。對于那些小平臺,即使商業模式很好,但是沒有流量的話,也很難崛起,最后很可能就是為大公司打工。
但是到了區塊鏈時代之后,流量這個邏輯發生了一些變化。雖然一些大項目、明星項目還是天然的能夠獲取大量的流量,但是同時小公司好像也有了一些機會。因為那個時候大部分
區塊鏈項目都會發行通證,對于那些發行了通證而且通證上了交易所的項目而言,只要通證的價格足夠高,漲幅足夠大,不管你的公司名氣大小,你天然的就能夠獲得很多的流量,價格上的一點點波動就能極大的誘發人們的腎上腺素,人們的眼球很容易聚集在跳動的數字上。這個時候如果公司的業務本身確實是做的好,是大家的剛需,那么很多小公司很容易脫穎而出,就是因為這背后有一個比流量更重要的東西,就是賺錢效應。
但是這種賺錢效應是建立在發行通證并且上市交易的基礎上的,后來發幣融資這件事被禁止之后,這個說法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后來經過進一步深入的思考,我的想法也從簡單的賺錢效應轉成了更深層的生態效應,沒錯,跟肖風老師用的詞一模一樣,所以當肖風老師提到這個詞的時候,與我的思想有些暗合,我個人還是挺高興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