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
區塊鏈公司發展普查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共有31172家企業的名字/曾用名、經營范圍或產品信息(名稱)中含有“區塊鏈”字樣。另據天眼查數據庫顯示,經營范圍包含“區塊鏈”的川企有268家。關注、研發、使用區塊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科技公司主導的區塊鏈開放平臺“BaaS”正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阿里巴巴、騰訊、
百度、華為等都上線了自己的平臺。這些平臺就像是智能手機中的iOS或安卓系統,能為開發者提供最底層的基礎設施,便于他們在平臺上構建不同應用。
不久前,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鍔生在演講中表示,
區塊鏈應用是一種創新的經濟模式。而以區塊鏈開放平臺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供應鏈金融平臺,就是其直接作用于經濟生活的結果。
過去,中小企業簽約采購協議后,為填補賬期現金流短缺的問題,會把采購合同向銀行抵押貸款。但在中心化時代,合同數據可能遭到篡改,久而久之,銀行便不再對這類合同放貸,形成銀行和中小企業雙輸的局面。一旦用區塊鏈建立供應鏈金融平臺,合同便不能再篡改,也讓銀行更加高效地把款貸出去,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用
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
四川大學商學院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主任梁學棟認為,區塊鏈應用方面最成熟發展最好的是金融領域,其次是供應鏈領域,都具有解決信用和效率的特征。另外,在數字版權、慈善
公益以及一些民生服務領域,比如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