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領域是
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相當于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在當今科技驅動金融發展的時代,區塊鏈成為最新的科技驅動力量。
區塊鏈技術為解決經濟和金融等領域的信任問題,提供了底層支持技術,其擁有的高可靠性、簡化流程、交易可追蹤、節約成本、減少錯誤以及改善數據質量等特性,使其有可能再次重塑全球金融業的基礎框架,尤其是信用傳遞交換機制,并加速金融創新與產品迭代速度,極大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主要應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數字貨幣。以
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技術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運用。與傳統紙幣相比,發行數字貨幣能有效降低貨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貨幣從實物形態到紙幣再到數字貨幣是一較為確定的趨勢。2015年起,英國、俄羅斯、歐洲央行均表示正著手研究區塊鏈技術,中國央行也在大力推進數字貨幣,并認為區塊鏈技術是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案之一。可以預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是歷史趨勢,而區塊鏈諸多技術特點能較好滿足可靠、可追溯,且有利于執行精準的貨幣政策的潛力。而一旦央行推出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將對現行金融體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二)證券交易。對于傳統證券發行,中間人往往控制著市場,比如國內證券海外上市首先要經過國內證監會審核,然后國外交易所審核,審核后在一級市場發行,二級市場交易,繁復冗長的流程往往導致發行成本的增加。而區塊鏈的誕生很有可能使得全球的資產模式從先審核后發行變成先發行后審核,從而使得證券發行免去諸多中間人環節。區塊鏈技術通過證券的去中心化交易,不僅可以幫助顯著削減發行、追蹤及交易加密證券的成本,而且能夠避免傳統證券市場經常發生的操縱行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統(如BitShares),既具備傳統交易所系統功能,同時又不依靠任何中心化機構或服務器來自動運行,系統內所有交易資產或產品可由任何人創建并交易。當然,這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監管困難的問題。由于運行的計算機及參與交易的人可能遍布世界各地,任何人可發行任何證券資產,使得司法管轄權難以界定;同時,隨著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管理也將變得越來越難。
(三)票據市場。對于票據市場,區塊鏈的應用將是未來的核心。一方面,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實現票據市場的點對點交易,能夠打破票據中介的現有功能,實現票據價值傳遞的去中介化;另一方面,區塊鏈的信息不可篡改性也使得票據一旦完成交易,將不會存在賴賬現象,可避免“一票多賣”、打款背書不同步等行為,有效防范票據市場風險。另外,區塊鏈交易記錄前后附帶相連的時間戳,也提供了透明化可信任的追溯途徑,從而有效降低監管的審計成本。當然,除了票據之外,諸如場外股權、債券轉讓等其他非場內交易性金融資產,利用區塊鏈賬本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及易于跟蹤等特性,對其登記、發行或管理進行數字化實現,往往也能促進市場的高效安全運行。與前所述類似,
區塊鏈應用于場外證券類資產登記發行還存在法律合規、投資者匿名監管及數字證券與真實世界價值對接等問題。
(四)支付清算。區塊鏈分布式記賬技術可有效拓展現代支付清算機制,使得銀行間、交易所等機構的管理成本大大減少且支付清算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當前,商業貿易、證券交易的支付清算一般需要借助于銀行,傳統的交易方式要經過開戶行、對手開戶行、境內清算組織、國際清算組織、境外銀行等,過程中每一機構都有自己的賬務系統,彼此之間需要建立代理關系,互有授信額度。同時,每筆交易需要在本銀行記錄,還要與交易對手進行清算、對賬等,導致速度慢、成本高。與傳統支付體系相比,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支付是由交易雙方直接完成,不涉及中間機構,即使網絡中部分結點癱瘓也不影響整個系統運行。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銀行間金融交易協議,為接入銀行提供跨境、任意幣種實時支付清算服務,將會使得跨境支付更加便捷高效且成本低廉。
(五)客戶識別。全球金融機構都要受到政府嚴格監管,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即金融機構在向客戶提供服務時必須履行客戶識別(KYC)責任。傳統方式下,KYC是非常耗時的流程,缺少自動驗證消費者身份的技術,因此無法高效地開展工作。在傳統金融體系中,不同機構間的用戶身份信息和交易記錄無法實現一致、高效的跟蹤,使得監管機構的工作難以落到實處。對此,區塊鏈技術可實現數字化身份信息的安全、可靠管理,在保證客戶隱私的前提下提升客戶識別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