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制容易給企業造成“路徑依賴”,而融資市場中需求方能力缺位和供給方能力缺位,很容易造成融資市場“失靈”。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帶來了“福音”。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將形成一種中小企業、信貸機構、政府監管的“共生”機制,或許能夠從“資源賦能”“心理賦能”和“結構賦能”三個維度破解長期困擾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第一,資源賦能。未來數字
金融是一種趨勢,而區塊鏈的“多方寫入、共同維護”的特征,能夠整合千萬家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將是一種資源,為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例如,
廣東省很多地市正在推動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將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政府監管部門整合在區塊鏈上,能夠很好地解決供需矛盾,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
第二,心理賦能。區塊鏈技術一個顯著特征是“公開賬本”,系統上記錄的賬本所有參與者均能夠隨時隨地訪問,信息交叉驗證、共同監督,融資市場上的這種借貸關系相當于在全網進行了一次“廣播”。對于融資供給方來說,“公開賬本”相當于驗證了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實性,而愿意把貸款借給中小企業;對于融資需求方來說,“公開賬本”相當于一種媒體監督,能夠督促其好好投入經營管理,以償還到期“不得不還”的貸款本息。區塊鏈通過技術手段對融資供求雙方均給予了正向的“心理賦能”。
第三,結構賦能。區塊鏈是一種多場景應用,還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不可篡改三個結構性特征。例如,“去中心化”能夠創造參與者之間的信任,或者通過可信的第三方信任背書,此時區塊鏈不創造信任,而是信任的載體。區塊鏈的“去中介化”特征,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融資中間環節,降低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產生的附加費用。“不可篡改”的結構化特征使數據一次錄入,多次或永久讀取,且難以篡改。區塊鏈這些結構化特征,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進行“結構賦能”。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