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聚焦“
區塊鏈”,加快推動該技術及其產業的創新發展,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區塊鏈高地。
區塊鏈這個可見的“風口”,給城市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新機遇。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武漢要加快建設新一線城市,就要有對機遇的先知先覺,在機遇面前提前做好準備。
抓住機遇的前提是認識機遇。盡管區塊鏈當下“炙手可熱”,但很多人對區塊鏈還存在認識誤區。面對區塊鏈這樣的新技術、新事物,有的人視而不見;有的人一頭霧水、作壁上觀;有的人則把其視為噱頭。如果不改變種種忽視、輕視的態度,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就難以提高認識,也就沒有辦法抓住機遇、贏得主動和未來。
早在5年前,區塊鏈對大眾來說還是很生僻的,但短短幾年之間,就已經成為產業的推動力、現實的生產力。這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顯著特征,新事物產生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往往超出我們的理解能力。只有不斷提升思維和學習能力,才能跟得上來勢兇猛的新技術。
眼下,對于區塊鏈,國內一些城市已經實現了從技術到場景應用到業態模式的重大突破。譬如
深圳的一些銀行、超市、地鐵陸續用上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數量突破1000萬張,開票金額超70億元,而
重慶、貴陽、
福州、
長沙等城市則在市級層面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
在區塊鏈這條發展新賽道上,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誰的速度更快,誰更能把機遇轉化為城市發展動力。
據互鏈脈搏研究院統計,自2016年11月,中國首個應用區塊鏈孵化基地落戶
上海寶山以來,
杭州、廣州、重慶、武漢等多個城市的區塊鏈產業園區也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截至2019年5月,國內區塊鏈產業園區數量已多達22家。現階段,區塊鏈產業園雖然遍地開花,但同質化現象卻非常嚴重,亟需結合產業結構,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積極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線。
武漢與機遇同頻共振在歷史上很多,光谷是武漢與時代機遇同頻共振的典型。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全國掀起一場“追光熱”,大家都希望在搶占科技制高點方面能有所作為。彼時的武漢抓住了這個機遇,1987年成立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1部電話,6間房,659平方米,畫下我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原點,為日后的光谷打下基礎。
把機遇變奇遇,需要城市有清醒認識和主動作為。當下,區塊鏈、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新科技目不暇接。面對這些新科技,既不能作壁上觀,也不能盲目跟風,而是要善于認識和抓住機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