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眾多的行業應用領域當中,諸多投資人提及最多的就是
金融和政務,以及數字資產。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
區塊鏈市場份額中,金融業所占份額最大,大約為60%。目前國內多家銀行,已經將
區塊鏈技術運用于脫貧基金管理、跨境與跨行、信用征信、
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在政務領域,可以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湖南鏈城私募股權投資經理謝緯就談道:“我們在前面三年走得比較艱苦,但是現在我們的區塊鏈產品已經進入了規模化擴展階段。從數據性產品來說,需要更多傳統行業的巨頭深耕進來,大家都共同來把數據價值發掘出來共享,G端和B端的數據在未來的開發過程中一定會產生百倍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價值,因為那僅僅是C端的價值。”
“我們更多鉆研在區塊鏈+政務,偏部分金融的領域。我們認為區塊鏈落地場景有幾個先決條件:第一,上鏈的數據相對保證真實;第二,整個系統理性化程度應該滿足要求;第三,區塊鏈引入以后,能夠整體降低系統原有維持的成本,根據這三個條件,我們認為政務和金融領域相對而言更具備這三個方面的特征。”謝緯說道。
恒生電子高級投資經理賈天宇也看好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他解釋道:“一是現在所有的區塊鏈公司大部分還是ToB企業,ToB肯定是繞不開政府、金融、運營商,恒生服務了中國幾乎所有的持牌金融機構,金融公司對此有很強的付費意愿和買單的能力,并且非常愿意去嘗試。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領域確實有太多的場景適合用區塊鏈去解決,本身金融解決的就是價值和信任的問題,區塊鏈也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身份認證還是ABS、供應鏈金融有太多的業務可以激發大家想象空間的事情。”
此外,也有投資人表示,大家也不能忽視數字資產在未來所有行業中的地位,區塊鏈往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產業應用落地,另外一個方向是數字資產市場還是會存在的。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擔心現在大家拼命造鏈,最終會剩下很多廢鏈,“路都造好了,可能最后發現沒有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