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 Club創始成員、共識實驗室創始合伙人任崢披露了一組數據:“我們對100多家的投資機構進行分析后,發現絕大部分的投資機構成立的時間是2017年,也是區塊鏈非常火的期間。在資產規模方面,總體資產主要在5-15億左右。以2017年成立為主的投資機構的投資數量來看,10-30個左右的投資項目居多。”
然而,由于大環境的影響,2019年,投資機構的投資規模以及數量都有一個急劇的下滑。“我們會發現2019年的投資數量有比較大的下滑,平均來看,區塊鏈投資機構的投資數量基本上是在5個以內。”任崢說道。
Chain Capital創始合伙人李翔敏對記者表示:“在過去三年里,無論是傳統投資還是區塊鏈投資都遇到寒冬,傳統投資從IPO來看,2017年整個IPO數量有1600多家,到2018年下降到1350多家,到今年只剩下1200多家,每年都是大幅下滑。區塊鏈投資從2017年的七百多家上升到2018年爆發增長2500多家,今年也是回落到200多家,雪崩式下滑,以至于我們圈內流行的段子,過去憑運氣賺的錢最近要靠本事還回去。”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凜冬?李翔敏分析了三方面原因。
其一,因為區塊鏈現在還是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還需要很長時間去研發、解決像隱私、跨鏈、性能的問題。其二,商業落地性差,因為技術的瓶頸,現在還沒有發現大規模大商業化落地應用。其三,估值模型的缺失,因為區塊鏈是新興行業,新興行業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在這新的商業模式下,傳統的一些估值方法其實已經失效。
然而,投資寒冬并不意味著區塊鏈風口消失,大家對于
區塊鏈技術的關注度更高,對于技術的認識也更深厚,對于應用落地也更理性。
同時,根據PANews的數據,從2019年統計來看,底層的技術仍處在一個比較受追捧的位置,行業的應用處在了投資額度的第二位。
任崢就表示:“行業的落地以及針對行業區塊鏈的應用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投資機構的關注。我們一直在說區塊鏈處于早期、處于基礎架構的搭建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階段,但是我們發現各個行業以及細分領域應用的投資布局越來越多,這標志著區塊鏈行業在實體應用、在落地上有更好的前景和未來。另外,在
加密貨幣上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