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支持的“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科學與技術前沿
論壇在
深圳開幕。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鄭志明院士、數學物理學部王小云院士等四位院士發表主題演講,同時還有300余名來自政府和企業界的代表出席會議,圍繞區塊鏈與數字身份、監管科技、
金融應用等話題展開討論。
會上,中國央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表示,在發行數字貨幣方面,Libra提供了美好的愿景,但企業利益、國家利益不一定吻合,facebook背后操縱,不能滿足各國金融監管要求等都是挑戰。公共部門有公共精神,但沒有創新能力;私有部門有創新能力,但沒有公共精神。最好的模式是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攜手,就是“官督商辦”,讓有能力的商業機構去探索:在公共部門的指導下,允許部分有能力、有條件的商業機構探索構建既能普惠大眾,又不被某一方單獨掌控的體系。實現這個探索并不容易,但是政策上應該鼓勵進行這樣的創新。
同時,他提到,在國際支付領域有2個目標:全球性的數字貨幣;一個具有公信力的、不被某一方掌控的、全球性的、普惠大眾的支付平臺。
提及傳統跨境支付系統,他表示,目前跨境支付主要依賴SWIFT,銀行需要加入SWIFT體系或者與SWIFT代理行對接,才能完成跨境支付。但SWIFT太多中間環節,造成透明度低,成本較高,跨境支付流轉時間長,像一個黑盒子。雖然它本身也在改進,提高速度、透明度和可預見性,但新技術依然在推動改進這套跨境支付體系。目前有兩種思路:
1,基于區塊鏈等技術盡量減少中間環節。Libra就是用這個思路,但最早用這個思路的是瑞波。瑞波定位低調,姿態耐人尋味。
2,各國央行聯合行動,把各個國家的支付體系對接起來,形成全球范圍的支付體系,互聯互通。但這會引起跨境司法管轄的問題。
姚前稱,區塊鏈是目前最重要的研究熱點,務必要深入研究,另外要對貨幣有敬畏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