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類為例,可能的造假途徑就有多種,比如讀取真酒識別碼之后批量復制,回收防偽標簽上的芯片進行重新封裝,將正品上防偽標簽取下造假,又或者內部防偽碼泄露等等。
李松柏強調,溯源領域真正的商業化落地方案,還“必須確保食品相關數據在上鏈前的真實性,以及物理世界與數字資產對應的問題”,可以通過引入更多的
物聯網技術來進行防偽、打假。
他現場分享了其團隊已推出的“物聯網+
區塊鏈的酒類溯源防偽防竄貨解決方案”。在該方案中,除將
區塊鏈技術作為溯源鏈底層之外,還引入了更多的物聯網技術。
具體解決方式是,在酒瓶蓋內置多個模塊,實現不同監測和控制功能。
首先是GPS+GSM天線,GPS可接收位置信號,在每瓶酒出廠后可以每天自動發出定位,這有助于解決企業最關心的竄貨問題,每批次的酒應該在什么地方銷售都處于掌控之中。
其次是NFC芯片,允許消費者買到酒之后去掃碼識別,可以把NFC跟二維碼圖像做一個對應關系,并且NFC也是一個動態ID,每次讀到的識別碼均在動態變化,無法復制,可以有效解決二維碼復制造假的問題。
此外還加上了RFID,這點主要考慮的是企業生產環節的便利性,有了RFID,每瓶酒在產線上的識別,包括批次的關聯,都會非常方便,可以批量處理。
最后還設置了機械觸發開關,酒出場前,瓶蓋裝好時會促發機械開關,表示生產完成,當用戶買到并打開酒瓶,機械開關會自動關閉,系統也能立即獲知該瓶酒已被消費,由于采用的是易碎防轉移標簽,標簽被破壞后,讀取芯片信息就顯示為“已開封”,使得用戶使用各種手段都無法將標簽完整取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