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影達科技是一家互聯網醫學影像領域的垂直創新企業,主要為各類大小醫療機構提供輕量級醫學影像綜合解決方案。
據成都影達科技CEO 姜疆介紹,長期對接醫療領域的經驗讓他們熟知醫療行業的各種業務痛點,目前他們最看好“
區塊鏈+
物聯網”的新型技術方案。
單從區塊鏈角度來看,區塊鏈能很好地解決醫療數據上鏈的問題,即在平衡隱私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進行大范圍的醫療數據共享。
首先,醫療數據上鏈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價值,姜疆表示,“迄今為止,醫療行業的電子病歷依然沒有一個可信和完整的個人健康數據持續存儲系統”。
傳統電子病歷系統互不兼容,且維護成本極高。美國大概有 1000 多個獨立的電子病歷提供商,但互相格式都不一樣;而中國規定公立醫療機構病歷歸檔的最長年限是 30 年(并非永久存儲),超過期限,醫院就可隨意處置用戶個人病例。
其次,現有的體系無法實現海量醫療數據的最大化流動和共享利用,需要依托
區塊鏈技術實現確權和可信共享。
其實很多醫療數據本身需要(如至少5%的個人影像數據需要二次診斷)流動、共享和二次利用,但數據共享過程中如何保護隱私是個難題;此外,很多中介機構大量販賣患者數據獲利,而患者作為數據創造者卻毫無收獲,還時常被卷入數據泄露的風波。
此前,谷歌(Google Health)和微軟(Health Vault)等大公司都曾經嘗試想建立中心化的云端醫療數據庫,希望用戶把自身醫療數據上傳到其云平臺,但都先后宣告失敗,因為個人對這種中心化的云端病歷數據庫比較排斥的。
姜疆認為,“中心化數據庫天生無法逾越信任鴻溝,建立一個以個人為最小單位,基于時間軸實時、連續更新和傳輸的醫療健康檔案是整個醫療行業的需求”。
這個過程中,“必須解決數據確權、隱私保護和激勵這三個最核心的問題”,將用戶醫療數據放到區塊鏈上是最佳選擇。
鏈上數據能實現分布式存儲、降低維護成本,且接受集體維護監督、不可偽造刪除或隨意篡改;且具有去中心化特性,可隨時提取和授權使用,有利于數據的確權、交易和共享;強大的分布式加密保護、隱私性強。
從物聯網與區塊鏈結合的角度看,二者的融合使用將推進智慧醫療的進程,極大程度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和效率。
首先,各類物聯網傳感器將感知到的數據(如激素、步數、血壓、心跳、體溫等)傳遞到區塊鏈上,能扮演區塊鏈的可信數據源頭。
其次,物聯網技術和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融合使用,將形成一種新的感知、反饋和干預系統,允許很多醫療程序自動化進行,開啟智慧醫療的新時代。
依托物聯網和智能合約技術,病人遠程監護,預防性護理等都會更輕松簡單,且每臺醫療設備都能成為一個“主體”,自行跟其他機構進行“交易”。個人、機構和醫療設備之間都能建立起直接的信用合約關系。
例如,當CT機給病人做影像檢查之后,發現了某個病灶或患病先兆信息時,可以主動去網上查找相關信息,甚至可以幫助病人找一個合適的醫生,幫助病人直接進行預約。
“但設備、患者與醫生之間的這種“交易”行為,一定要通過區塊鏈才能達到這種點對點的交易效果”,姜疆表示。
最后,物聯網與區塊鏈智能合約的結合,還能開辟出更多的醫療相關的商業模式。
比如醫療責任險的智能理賠,按照醫院治療療效智能付費及控費等等;此外,保險公司也可基于此做更多的健康干預。
保險公司往往有意愿花一部分錢(例如拿出全部保金的10%)來做這類事前的健康干預,激勵用戶關注健康,降低患病風險。例如,保險公司規定,如果用戶每天用血壓計測量 3 次血壓,并連續測一個月,即可自動降低下月保費,或者連續測一年保費打 5 折等等。
通過物聯網實時采集真實數據,并傳輸上鏈無法篡改和抵賴,觸發相應的智能合約獎勵機制(可自由設置不同觸發規則),把所有的契約過程變成自動化執行過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