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經邁入計算和數字經濟時代的門檻,不僅互聯網、而且區塊鏈成為廣義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起源于農耕社會,完成于工業社會的金融制度和金融體系已經和正在從理念、形態和機制上轉型。”
11月24日,經濟學家、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顧問朱嘉明在橫琴第二屆粵港澳金融發展論壇上發表題為《互聯網與金融科技“一體化”》的主題演講。
朱嘉明表示,科學技術是金融制度和金融體系轉型的最強大推動力。長期被資本絕對控制的金融正在讓位于被技術日益顛覆和改造的金融,被程序員、數學家和其他科學家強烈影響的金融,一個超越FinTech和TechFin邊界,金融科技“一體化”加速,人類期望平等創作分享貨幣金融資源的嶄新歷史時期正在來臨。
以下為演講正文:
大家下午好,謝謝主持人長波先生。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題目是“互聯網與金融科技的‘一體化’”。包括五個問題:第一,21世紀以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歷史圖像;第二,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融合的兩種模式;第三,區塊鏈對金融-科技融合的主要貢獻;第四,金融-科技“一體化”的未來趨勢;第五,幾點結論。

為了今天的研討會,我寫了一段話:“人類已經邁入計算和數字經濟時代的門檻,不僅互聯網、而且區塊鏈成為廣義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起源于農耕社會,完成于工業社會的金融制度和金融體系已經和正在從理念、形態和機制上轉型。其中最大的推動力就是科學技術。長期被資本絕對控制的金融正在讓位于被技術日益顛覆和改造的金融,被程序員、數學家和其他科學家強烈影響的金融,一個超越FinTech和TechFin邊界,金融科技“一體化”加速,人類期望平等創作分享貨幣金融資源的嶄新歷史時期正在來臨。我希望,在這樣一個理念下和大的歷史場景下,我們思考金融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1. 21世紀以來金融與科技融合的歷史圖像
21世紀以來,世界有很多變化,發生了太多的事件,但是,如果把21世紀最主要的事件做一個排列,毫無疑義,科學技術的進步是21世紀頭等大事。21世紀以來的科學技術進步日益改變了現存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結構和體制。
那么,金融和科技到底是怎么樣的關系?2000年之前金融與科技的互動關系已經發生,只是2000年之后,這種互動關系呈現加速和復雜化趨勢。無非是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金融自身的演變產生對科技的需求。
第二種情況,科技發展給金融創造新的供給。
第三種情況,金融與科技的各自發展的兩條曲線不斷的相交。

如果觀察2000年之后,可以看到金融與科技的關系跨越了互聯網時代、智能移動手機時代、現在進入到數字時代。展現大家的右側的圖像(我沒有來及翻譯成中文),是在講金融產業的構造的變化。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最重要的貢獻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和金融運行效率的提高,同時催生了全新的金融產品。

現在的非現金化的電子貨幣,就是進入民間生活的“新”金融產品。如果我們放大眼界,會發現科技和金融在彼此影響、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的過程中,科技占有相當大的主導地位。主要原因:
第一,科技發展對金融體系構成了持續壓力,在19世紀和20世紀,這種壓力沒有那么明顯,甚至并不存在。
第二,這種壓力根源于科技和金融作為兩種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形態,它們之間發展的速度是不均勻的。也就是說,我們清楚的看到科技的發展速度,現在遠遠快于金融轉型和發展的速度
第三,更重要的是,科學技術每天都在改變著傳統金融和我們原本認為的“金融形態”的外部環境。

2.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融合的兩種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的結合最終形成了兩種模式:FinTech和TechFin。一般的觀念并沒有把FinTech和TechFin兩者進行區別。但是,兩者之間有非常大的差別。認識和理解這種差別,對于理解科技和金融兩者間的關系至關緊要。
所謂的FinTech,可以定義為傳統金融機構,包含著傳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主導推動的自身與科學技術的結合。在這方面有太多的成果,我在這里主要談一點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無疑是一種傳統銀行主導的,通過吸納從互聯網開始的一系列科學技術進步的成果,對傳統銀行制度進行變革的FinTech。它具有相當大的革命意義,是金融科技的典型。

這頁PPT左側展現了“開放銀行”的結構,解釋其如何利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通過互聯網實現傳統銀行和其他金融資源、產業資源進行結合,并為終端的消費者提供服務。這樣的機制使得銀行主體和終端直接融合,導致了銀行主體的變化,進而改造了傳統銀行的基本形態和服務模式。
傳統銀行之所以必須改變,是因為每天面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這幅PPT列舉了其中的6個問題,解決這6個問題,傳統的金融工具,傳統銀行的框架,傳統銀行的手段,都已經不再可能。

社會、市場和消費者正在成為推動銀行業科技化,促進金融-科技結合的最重要的一種動力。這頁PPT右方的圖,比較了世界主要國家民眾對于Fintech的接受程度,中國名列第一。也就是說,中國在這樣的歷史過程中,有一個巨大的歷史機會,因為中國推動傳統金融進行技術改造有著巨大的動力。
傳統銀行業的壓力是不斷增長的,這頁PPT左邊的圖,展現了傳統銀行業在主導金融科技改造的過程中,到底把哪些領域作為最主要的目標。其中,它們聚焦和投資的一個領域就是區塊鏈。右邊的圖反映傳統金融體系究竟正在哪些領域中完成轉型,主要是在講支付系統的科技改造。支付系統是從銀行到用戶,包括機構用戶和個體用戶的最直接的功能體現。
640.jpeg
在認識FinTech之外,還值得重視的是TechFin。所謂TechFin,特指一些不是傳統金融領域的機構,通過科技手段進入和主導的金融產業。這些年以來,金融業以外的非傳統金融機構進入了金融產業,不僅創造了金融資源的流量,而且也影響和改變了原來金融資源的存量。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互聯網公司,另一類是金融科技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公司誕生的時候,它們和金融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但是,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網易、滴滴等,現在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直接或間接的進入到金融領域,無一例外染指金融版圖,這種情況值得重視。
640-1.jpeg
于是,這就造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金融產業的內部競爭模式改變了。FinTech和TechFin是兩類完全不同的金融企業,盡管都融合了金融和科技,但固有優勢不同,依據的資源不同,競爭的模式也不一樣。這樣的現象出現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階段,嚴格的說,僅僅只有10到15年的歷史。
關注金融科技,不能不重視投資對于金融-科技融合的作用。至少在過去的十年里,大量的資本,特別是Venture Capital,以極快的增長速度投入金融科技。有的是直接對傳統金融體系的科技化進行投資,有的是注入互聯網企業或者金融科技企業。左側圖展現了2013年到2018年,FinTech吸納資本的巨大力量。藍色柱體是投資金額的絕對值,折線圖是講對應投資的項目數量。

這張PPT呈現了一個更宏觀的場景。今天已經不能簡單地把金融和科技的關系,理解成電子支付。左邊的圖展現了當前世界金融-科技融合的領域類型,分類非常廣泛。右邊的圖展現了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分布。北美、歐洲和中國是主宰和影響金融科技的三個主要區域。
3.區塊鏈對金融-科技融合的主要貢獻
首先,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產業有著天然的,從底層設計到制度邏輯的關系。下圖反映的是區塊鏈應用領域的分布。當我們在2000年的時候,或者甚至前推幾年,當我們討論金融科技的時候,區塊鏈并沒有進入到我們的場景,但是我們今天討論金融科技,必須把區塊鏈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甚至作為一個背景加以思考。區塊鏈與金融科技是一個雙向影響的關系。區塊鏈天生就具備改造金融行業的基因。如果把區塊鏈的應用場景理解成一個PIE(餅),占比最高的應用場景就是金融,占30%。但是其他70%的應用場景,例如加工工業、供應鏈金融、政府治理、公共產品等,也都和金融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所以,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占比絕不止30%。

當區塊鏈進入到金融科技領域,首先,最大的影響是創造了數字貨幣。在過去的技術和金融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并沒有能力完成這一點。直到區塊鏈的誕生,使得這件事情發生了。最近的一個很大的事情,就是做數字貨幣礦機的嘉楠公司完成了上市。

更重要的影響是,區塊鏈的介入,使得原本已經與金融結合的各類科技得到全面的整合,調整了它們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和改進了金融科技的基礎結構。右邊的圖呈現了支持和支撐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包含5個基本支柱。區塊鏈對這5個基本支柱,都造成了直接的沖擊和改造。

區塊鏈的介入,注入了科技與金融進一步融合的新機制,包括對會計制度的影響,對法律監管的影響,對打通市場-政府的影響等。區塊鏈使得金融體系運行的整體透明度得到了全面提升,也為金融體系帶來了特性的新轉型,包括從定性到定量,從滯后到即時,從局部到全新。最后,區塊鏈還為現代金融體系提供了新型的交易平臺。此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區塊鏈可能為金融監管帶來非常積極的作用。
640-3.jpeg
這個圖是想告訴大家,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對已經維持了數百年歷史,作為傳統金融活動核心支撐的復式記賬體系(double entry bookkeeping),帶來了重大的革新作用。
640-4.jpeg
下面這張圖呈現了世界范圍內使用區塊鏈技術的200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部分名單。這個名單證明,區塊鏈進入金融體系加持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不是趨勢,而是極為現實的,已經和正在發生的事情。現在比較的不是做沒有做的問題,而是誰走的更遠,誰做的更好。
640-5.jpeg
4.金融-科技“一體化”的未來趨勢
接下來,談談金融科技“一體化”的趨勢。這張圖表明,金融科技“一體化”已經形成,包括由傳統銀行和傳統非銀行金融機構主導的Fintech,與由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所主導的Techfin。到今天,這兩個潮流匯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徹底改變傳統金融的生態體系和企業集群。這個企業集群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中國企業,例如螞蟻金服。

現在的金融產業的新生態,會有很多方面。這張圖強調了現在的金融機構的多元化,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對金融資源和金融分配的壟斷地位。新的科技的進步,包括金融-科技的融合,也造成金融資源分配的存量和增量發生改變。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資源分配不平等的狀態。同時,科技金融的不斷發展,會使得金融對科技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強。


5.結論
最后是四點結論。

第一,未來金融是被科技和算法改造的金融,這是一個基本判斷。金融對科技的影響,兩者的融合,是越來越強烈的大趨勢。拒絕和不能與科技結合的金融,將會被逐漸的、日益加速的淘汰。
第二,未來在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后,科技金融有可能實現以下的五個方面:(1)智能金融。我們已經每天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智能化的金融。(2)穩定金融。穩定主要是指減少金融的波動、貨幣的波動、利息的波動。甚至,有可能在金融科技高度發展的情況下,創造一種新的金融架構機制,能夠有效緩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金融危機。這在理論和技術上,不是沒有可能的。(3)安全金融。(4)可持續金融。(5)普惠金融。總的來講,在這4個目標實現之后,普惠金融將不只是一種理性,一種烏托邦,將成為一種可能。
第三,未來金融是數字經濟和共享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講,金融科技的競爭將是國家競爭的重要前沿。
謝謝大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