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區塊鏈“風起”已有多時。近幾年,許多保險機構紛紛嘗試“上鏈”,把一些停留在概念層面的設想逐漸變為現實。
早在2016年,陽光保險率先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架構,推出“陽光貝”積分和“區塊鏈+
航空意外險卡單”,開啟了我國保險業區塊鏈的應用先河。2017年9月,
上海保交所正式推出區塊鏈保險業務平臺“保交鏈”,可以在
金融清算結算、反詐騙、合規性監管及保險交易等多領域實現應用。眾安保險從2015年開始組建區塊鏈團隊研發核心技術,2018年與眾安科技推出了首個保險通證。截至2019年9月底,眾安保險已提交區塊鏈相關發明專利申請129項,實審公開可查112項。中國人保(601319,股吧)應用區塊鏈最為典型的項目是在農險領域開發出“區塊鏈+養牛保險”,以生物特征、DNA和耳標等多種生物識別手段為基礎,實現了肉牛個體識別與驗證。
雖然我國區塊鏈產業初具規模,但
區塊鏈應用情況依然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中再集團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馮鍵表示,目前保險業還只是在非核心和關鍵系統簡單驗證區塊鏈應用,選擇的
區塊鏈技術平臺各不相同,有待檢驗和更廣泛的驗證。
在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時,國內保險機構普遍各自為戰,要大規模地運用區塊鏈、把其變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時間。對于如何解決這種各自為戰、相對無序的狀態,王和建議,應在監管部門和行業平臺組織的主導下,研究制定保險業區塊鏈發展總體規劃和實施路線圖,特別是要明確行業的標準、技術和應用邊界。同時,行業需要搭建一個平臺,如“保險區塊鏈技術
聯盟”,集合行業力量,形成有效協同,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動相關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管的進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