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轉移境外的
數字貨幣發行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此前已經陷入低潮的發幣公司最近又“打了雞血”,或通過各種途徑向買幣者空許交易“合法性”,或由境內聯系人重新進行炒作、網羅更多不合格投資人,很多人認為,“‘割韭菜’的機會又來了”。
比特幣作為
區塊鏈技術第一個成功的商業應用,近期表現強勢。10月25日,此前徘徊不前的比特幣價格突然開始強勢走高,在7400美元附近快速拉升,并于26日上午突破1萬美元大關,最高漲幅近40%。除比特幣以外,流通量占比前100名的數字貨幣幾乎全線上漲。
去年9月4日,監管將
ico(首次代幣發售)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行為”,并正式叫停,此舉有效遏制了境內炒作數字貨幣、代幣面向公眾募集資金的事態擴大,多數相關參與方已轉入地下或境外。但近期,一些非法發幣、炒幣公司借助近期輿論對于區塊鏈的關注,又開始鼓吹代幣交易。
這些項目將區塊鏈概念和
金融知識、貨幣知識混淆在一起,渾水摸魚,普通百姓根本難以分辨,欺騙性極強。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眼下能夠監測到的歸零幣或空氣幣達到755種,傳銷幣102種。
記者在一個炒幣微信群中看到,有人聲稱“央行發行官方數字貨幣
火幣dcep,可在微信群中用數字貨幣進行購買”,并稱這一“官方數字貨幣”將登陸海外數個數字貨幣交易所。
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介紹,近期,一些非法發幣機構和數字貨幣交易所,或身處海外利用國內社交軟件推銷代幣,或利用海外服務器逃避監管。他們多以曲解中央政策造謠傳謠,甚至在微信、微博等平臺公然聲稱“數字貨幣就是區塊鏈”“炒幣獲官方支持”等言論愚弄公眾。
濟南市民陳敏去年曾經由朋友介紹進入一個數字貨幣發售群,發幣方承諾使用了
區塊鏈技術,具有信用可靠、投資前景好的特點。“去年買了一些他們發行的代幣后,別說掙錢了,不久就迎來了連續暴跌,很多人和我一樣想要賣掉保住一些本金,但是得到的答復總是,耐心等待,后來就聯系不上他們公司的人,群里冷掉了。”
記者了解到,陳敏所購買的這類騙人數字貨幣被業內人士稱為“歸零幣”:幣值起初價格很高,引誘大眾購買,會經歷市值大幅下滑,最后可能一路跌到不足原來的百分之一。
山東警方介紹,這類數字貨幣背后其實“一無所有”,每天的幣值波動,都是由后臺人員隨意設置的虛假數字。
除了發幣炒幣者自己重新“拋頭露面”,一些由資本操作的區塊鏈自媒體也開始“煽風點火”。記者調查發現,近期一些自媒體平臺發布關于數字貨幣的謠言、不實信息,不少所謂區塊鏈大V、名嘴的文章開始流傳于多個區塊鏈自媒體,鼓吹數字貨幣,誤導公眾認知。
業內人士介紹,很多所謂的區塊鏈專業媒體,要么是由發幣者自己注資設立,要么是以收取軟文費用和項目推廣費用來盈利,成為代幣發行的輿論幫手,還有個別媒體由媒體發展成代投機構,從中牟利。
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區塊鏈為關鍵詞進行統計,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全國涉及區塊鏈的法律裁判文書共566件,有相當一部分涉及數字貨幣。專業人士指出,在眼下區塊鏈熱潮中,最應該防范和加強監管的,就是所謂的虛擬數字貨幣,要加快推進相關立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