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產業發展受到中國地方政府重視。目前,結合各地特色,區塊鏈落地場景不斷拓展,但仍處于較為初級階段。
資料圖:參觀者正在參觀國家大數據(
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2019可信區塊鏈峰會8日在
北京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峰會上發布《區塊鏈白皮書(2019年)》。
該白皮書顯示,據統計,截至2019年5月,北京、
上海、
廣東、
江蘇、
浙江、貴州、
山東等超過30個省市地區發布政策指導文件,開展區塊鏈產業布局;全國已成立區塊鏈產業園22家,
杭州、廣東、上海等沿海城市占比過半,其中20家為政府主導或參與推進。
白皮書稱,目前,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鋪開,從
金融、產品溯源、政務民生、電子存證到數字身份與
供應鏈協同,場景的深入化和多元化不斷加深。然而,
區塊鏈應用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各類應用模式仍在發展中演進,仍需持續探索。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秘書長魏凱解讀白皮書時說,區塊鏈應用方面,政策上明確鼓勵跟實體經濟結合,也取得了很多實際成果。
中國的科技巨頭布局區塊鏈工程技術研發,深度賦能實體經濟。如阿里云區塊鏈BaaS面向企業級客戶,為客戶搭建商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等14個應用場景。華為的區塊鏈服務BCS為企業及開發者提供公有云區塊鏈服務。魏凱表示,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形成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區塊鏈開源系統,生態系統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白皮書稱,在區塊鏈落地方面,未來可選擇政務數據共享、醫藥品溯源、普惠金融、司法存證等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組織開展區塊鏈應用的先導示范,培育行業龍頭、領軍企業和產業生態。
白皮書建議,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同時,要避免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注意防范因為區塊鏈應用可能引發的對傳統機構管理、商業運營等模式的沖擊,以及操作陷阱、技術壟斷等潛在風險。(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