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展歷經三個階段,從
比特幣系統走向全社會應用,產業區塊鏈處于迅猛發展期。IDC 將區塊鏈定義為記錄信息和數據的分布式數字賬本,該賬本存儲于對等網絡的多個參與者之間,參與者可以使用加密簽名將新的交易添加到現有交易鏈中,形成安全、連續、不變的鏈式數據結構;從數據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是一種不可能被更改的分布式數據。
因此區塊鏈特征包含:分布式、多節點共識、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自2017 年以來區塊鏈從
加密貨幣逐步走向全社會多場景應用,由于區塊鏈最終能夠對于每一個互聯網中代表價值的信息和字節進行產權確認、計量和存儲,從而實現資產在區塊鏈上可被追蹤、控制和交易。由于區塊鏈保證所有信息數字化并實時共享,從而提高協同效率、降低溝通成本,使得離散程度高、管理鏈條長、涉及環節多的多方主體仍能有效合作,因此區塊鏈不僅在
金融領域,在社會公證、智能化領域,包括身份認證、公證、仲裁、審計、域名、物流、醫療、郵件、簽證、投票等領域也有重要應用。
區塊鏈技術,也將和
物聯網(IoT),
人工智能(AI)一起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
我國產業區塊鏈發展中,
聯盟鏈應用場景逐步豐富,需求較大發展較快,公有鏈尚不成熟,缺乏底層關鍵技術研究。由于之前政策等多方面限制,中國區塊鏈技術的研究熱點將集中于聯盟鏈和監管技術2 個方面,我國目前更鼓勵聯盟鏈的發展和研究。聯盟鏈平臺方面,IBM 的Fabric 已經成為聯盟鏈技術平臺的典范。
國內微眾銀行、萬向區塊鏈及矩陣元三方共同開發了BCOS 區塊鏈開源平臺,提供企業級應用服務。公有鏈方面,以
以太坊、EOS 為代表的區塊鏈平臺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其技術與應用生態正得到市場的認同。
國內一些公有鏈項目提出了各自基礎架構設計理念并予以實現,同時積極推進開源社區建設和應用生態完善,但相比國外優秀公鏈項目,國內公有鏈平臺仍處于跟隨狀態。多數企業基于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等國外開源區塊鏈產品進行開發和完善。
盡管2018 中國區塊鏈專利位列世界第一,但整體價值不高,大部分企業圍繞加密
數字貨幣、錢包、存證溯源等應用層開展研發工作,較少涉及區塊鏈關鍵技術。未來對共識算法、密碼學、跨鏈等關鍵技術突破將變得更加重要,中國亟需在區塊鏈關鍵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進而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更大規模的商業場景中落地,引領全球標準。
產業區塊鏈發展處于早期階段,仍然有較多技術問題和法規問題需要解決,而且必須要和IoT、安全加密和AI 等技術共同發展,創造完善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技術只能確保“鏈上”的信息不被篡改,保證這部分內容的可信度,然而區塊鏈難以獨立解決上鏈之前源頭數據的可信度問題,需要信息安全技術、物聯網、AI 和其他技術的共同協作,才能解決鏈上數據與鏈下資產保持真實對應關系。區塊鏈的隱私計算技術也亟待實現商業化,才能促進多方共享真實數據、打破信息孤島。
隱私計算技術是一類在保證數據提供方不泄露敏感數據的前提下,對數據進行計算并能驗證計算結果的技術,密碼學層面的隱私計算主要有全同態加密、多方安全計算、零知識證明三種主要的技術方向,都有各自對應的問題和優勢。目前隱私計算技術效率較低,實際的商業應用較少,但是如果要多方真正愿意將真實數據在鏈上共享,打破數據孤島,必須要在隱私計算技術上得到提升。
在社會各界推動下,我國區塊鏈快速在多產業落地在數據存證和電子票據、金融、
能源電力、智慧城市、
供應鏈和溯源等多領域都有實際應用需求和案例,泛金融和電力領域應用場景尤其豐富。2018 年全球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約15 億美元,預計2022 年將達到124 億美元。
根據IDC 最新發布的《全球半年度區塊鏈支出指南》,指出2019 年全球區塊鏈的支出將達到近29 億美元,同比2018 年15 億美元支出,預計增長88.7%,預計2022 年將達到 124 億美元。
由于金融行業和電力行業信息化較為領先,且數據基本全部電子化,信息系統改造和數據上鏈過程較為簡單,因此目前金融領域和電力行業
區塊鏈應用場景最豐富且發展最快。金融的本質是信用,通過信用使得不同的參與者之間進行資金的流通和配置,因此金融行業有大量中心化的中介機構。
中心化模式使得各中心之間的互通成本高、運作效率低,同時容易受到攻擊和篡改,數據不安全。高盛報告顯示,區塊鏈或分布式賬本技術每年可為金融行業節省成本50-70 億美元,主要應用案例包括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結算、數字票據、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等。而區塊鏈技術也有效解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數據融通、網絡安全、多主體協同等問題國家電網打造了基于區塊鏈的電子合同、電力結算、供應鏈金融、電費金融、大數據征信等金融科技全產業鏈產品,適應擔保、融資、交易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形成了“1+5+N”區塊鏈金融風控架構體系,通過建立區塊鏈治理新機制,推動風控技術升級,增強金融行業風險管控能力。
投資建議:我國聯盟鏈應用場景豐富發展迅速,已經在電子票據、數據存證、跨境支付、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電力結算、電力金融等有落地應用,并有較多企業已經享受到區塊鏈應用帶來的融資便利性提升、報稅流程簡化等多種便利性,可以說產業區塊鏈確確實實在很多應用場景提升了社會效率、改善了信任機制并保障了數據安全。
我們關注產業區塊鏈發展不僅因為區塊鏈技術將和AI、IoT 一起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更重要的是關注區塊鏈在逐步改造產業過程中,引發的基礎設施、組織關系、社會秩序的變革,通過我們研究已經可以預見一些傳統行業將在這輪變革中失去競爭優勢,其產品將失去競爭力和壟斷力,而隨著區塊鏈技術和帶來的商業模式創新,將有新的龍頭脫穎而出,我們熱切擁抱產業區塊鏈發展,看到了這項技術已經引發或者即將引發的模式革命,也提醒廣大投資者和產業同仁關注這輪新浪潮帶來的變化。
風險提示:
1)區塊鏈被中央各級領導關注,區塊鏈人才匱乏,技術出眾團隊稀缺,短期可能造成部分
區塊鏈項目估值快速升高到出現泡沫風險;
2)不同的組織機構都在著手開發自己的區塊鏈或者分布式賬本技術,使不同的組織機構為主要目標合作變得更為困難。由于沒有充分發展的標準,安全、隱私和可操作性方面都存在風險;
3)之前大量一級市場區塊鏈概念項目仍是以“發幣”作為主要融資手段,團隊缺乏真正對區塊鏈技術和機制設計理解,普通投資者因為缺乏研究和對技術的理解,缺乏辨別能力;
4)大部分區塊鏈應用尚處于嘗試階段,交易低效、場景非剛需、商業模式單一等問題普遍存在,且很多從事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公司對商業模式和業務缺乏理解,還不能完全實現場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