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的中堅力量之一,區塊鏈以及它所構筑的價值互聯網正引領新一代技術和模式的創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未來發展的重點目標——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傳統產業升級,而區塊鏈便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技術之一。
區塊鏈通過點對點的分布式記賬方式、多節點共識機制、非對稱加密和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手段建立強大的信任關系和價值傳輸網絡,使其具備分布式、去信任、不可篡改、價值可傳遞和可編程等特性。
因此《白皮書》指出,區塊鏈可深度融入到傳統產業中,通過融合產業升級過程中遇到的信任和自動化等問題,極大地增強共享和重構等方式助力傳統產業升級,重塑信任關系,提高產業效率。
一方面助力實體產業,另一方面融合傳統金融。區塊鏈可以彌補金融和實體產業間的信息不對稱,解決金融脫實入虛問題,建立高效價值傳遞機制,實現傳統產價值在數字世界的流轉,幫助商流、信息流、資金流達到「三流合—」,進而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并構建產業區塊鏈生態。
區塊鏈助力實體產業
目前,在區塊鏈與實體產業融合的初始階段,最廣泛的需求是增信,其應用場景是存證,這也是產業區塊鏈發展的重要基石。存證的核心在于增強數據的可信度,為相關數據提供「存」與「證」的雙重保障,強化數據的公信力,市場對其期望在于有效的事前預防和事后追責。現今,存證優先切入對信任需求敏感或對數據真實性要求高的場景,在司法、金融、公益、政務、版權、醫療、溯源和供應鏈等領域均有大量的嘗試和落地,正逐漸成為產業區塊鏈大規模應用方向之一。
存證主要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問題,為產業中企業間多方協作打下重要的信任基礎。結合智能合約、身份認證和隱私保護等技術,傳統企業間低效的協作模式將通過預設規則、智能協同和信息共享等手段得以改進,簡化合作流程,提高協作效率,強化互信合作,實現「信息互聯網」向「信任互聯網」的跨越。
存證涉及數據的采集、保全和共享等流程,是整個產業區塊鏈未來高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可在其基礎上拓展延伸的功能也較為豐富,比如身份認證、數據交換、資產交易和共享經濟等。因此,存證的基礎越扎實,多方協作越順暢,未來的想象空間也就越大。這也是為什么騰訊這兩年一直深耕存證在各領域的實踐,如醫療處方流轉、法務電子存證、物流運單管理、公益尋人以及藥品溯源等等。在產業區塊鏈初始階段,一方面我們需要強化技術能力,推動技術、業務和監管的磨合,另一方面在做好存證應用的基礎上深挖區塊鏈與實體產業結合的切入點,從而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

區塊鏈深度融合金融產業
在金融領域,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存在著諸多業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增信、審核等環節成本高昂,結算環節效率低下,風險控制代價高以及數據安全隱患大等。而區塊鏈具備的數據可追溯、不可篡改、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等技術特點,使其在金融領域有天然的結合能力,有助于緩解金融領域在信任、效率、成本控制、風險管理以及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區塊鏈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主要體現在鏈下資產的鏈上流通,即數字資產,它是金融市場的核心,也是數字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傳統金融領域,金融資產權益涉及三個核心環節——評估、發放和流通,目前評估環節仍需要傳統金融中介參與,而金融資產權益的發放和流通,則可利用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實現防偽并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一旦鏈上鏈下資產映射成功,數據的有效利用、管理和保護被實現,就有利于降低金融業務的復雜度,提高效率并增強金融資產的流動性。
可以看到,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實踐基本圍繞著數字資產展開,這一點在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結算、保險、征信和證券等領域均可得以驗證。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互聯網對金融的助力更多體現在連接人與信息,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而在「區塊鏈+金融」時代,區塊鏈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連接人、信息與價值上,解決信息互聯網時代的信任問題,圍繞著數字資產從信息互聯網逐漸過渡到基于信任的價值互聯網時代。

由于在真正落地前還需要面對金融監管、商業模式、風險管理和技術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戰,加之目前多數項更多是在實驗和摸索,因此,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探索仍在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但區塊鏈能推動資產數字化和產業數字化,重構傳統金融的運作方式,緊密融合實體和金融產業,進而推進產業區塊鏈的生態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