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Eknower:目前
能源區塊鏈公司落地大多是在歐美等已經實現市場化電價的地區和國家,這些公司的生存現狀是怎樣的?
曹寅:我是跑了全世界所有大大小小的區塊鏈售電公司,而且“區塊鏈+能源”我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提出來的,2015年在做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時候就提出來了,也調研了幾乎所有國家,看著現在行業里面很火的一些公司長大的,比如說像紐約布魯克林的TransActiveGrid。當然,這個項目已經死了很久了,或者說這個項目從來沒活過。還有包括荷蘭的AppliedBlockchain,德國的RWE,澳大利亞的Power Ledger,我對他們都非常熟悉,也擔任其中一些公司的顧問,這些公司的生存狀態并不算好。
一些區塊鏈售電公司死掉有共同的原因。以布魯克林TransActiveGrid那個項目為例,LO3公司在一個社區選擇了5棟樓來做分布式光伏售電,他們的初衷是讓有光伏電站的人把賣電合約掛在上面,要買電的人就在平臺上面買下合約。但是,所有要賣電的人和買電的人都以市電價格作為參考,要賣電的合約價格一定比市電價格高,否則他完全可以選擇以市電價格賣給電力公司;要買電的掛出的合約價格一定比市電低,否則他完全可以選擇購買市電,導致自動化的智能合約始終不能實現。所以在目前光伏發電的價格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時候,通過
區塊鏈技術來實現交易的自動實現,并沒有市場基礎支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