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
區塊鏈項目發展,一般來說可能有以下幾種模式:
第1種,不融資、不發幣。比如那些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內部開發的產品,他們既不發幣,又不需要對外融資,本身就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這種情況沒什么好說的,它們只是單純的用
區塊鏈技術發一個產品,這時候這個項目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發幣的情況下,與區塊鏈產生化學反應。
第2種,融資,但不發幣。這就是傳統互聯網企業的模式,它們沒有發過
token,但是他們會融資,走的也是傳統的天使投資、A、B、C、PE、VC、上市這一套傳統的資本路徑。
第3種,發幣,但是不融資。比如像
比特幣這樣,利用分布式協作的特性,大家一起先把生態做起來,慢慢的使得代幣有價格,然后再通過二級市場解決項目發展的資金問題;還有一種方式是項目方把發的幣當作商品,比如當作積分、點卡這些東西來使用,這種東西天然就不需要融資。
第4種,發幣、融資。這種情況,是目前區塊鏈行業最主流的,也是國家的主要監管對象。對于這種情況,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確Token背后所對應的權益,必須先將權益標準化,融資問題才可以相應的標準化,要不然
ico會一直處于被國家禁止的狀態。目前的解決方案就是,發幣,然后這個幣只對機構融資,對于普通用戶則免費獲取,這種是一個折中的辦法,既有效避開監管,又充分利用了區塊鏈分布式分工協作和Token的激勵作用。
以上4種都是未來
區塊鏈項目融資可能的方式,ICO短時間內不會解禁,每個區塊鏈項目都需要找到既合規又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