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4082
    • 0
    • 分享到

    從Web1.0到Web3.0,我們經歷了什么?

    2019-8-14 13:27

    來源: 巴比特專欄 作者: 李小平

    據了解,王淵命,知名技術博主,曾任新浪微博架構師、微米技術總監、QingCloud容器平臺負責人,2014年作為聯合創始人創立團隊協作IM服務Grouk,Docker 深度實踐者。現為某公鏈項目的首席架構師,BFTF區塊鏈技術聯盟發起者,關注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和經濟模型。

    7月的一天,杭州。因職業需要,巴比特記者前去參加一個以“Web3.0”為主題的線下沙龍,王淵命是演講嘉賓之一。活動開始前,在現場衛生間的洗手池旁,只見一名長發男子在埋頭洗臉,下巴的胡須若隱若現。“淵命老師!”(之前在網上看過照片),王淵命愕然。隨后巴比特記者做了自我介紹,一番寒暄后,便相繼前往活動現場。

    IMG_20190706_144216的副本
    圖為王淵命,在活動現場

    活動結束后,巴比特記者與王淵命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單獨對話。這是一次有趣的對話,涉及的話題也十分廣泛,包括區塊鏈、Web3.0、開源、職業規劃、社會現象等。他像一位行走在互聯網江湖的劍客,吟嘯徐行間,各路招式早已了然于胸。如今遇見區塊鏈,更想領略一番其中奧妙。

     

    禪與區塊鏈拾薪藝術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王淵命的職業經歷,那就是:

    不讀法學的互聯網程序員不是個好的區塊鏈博主。”

    他本科學的是法律專業,大學期間,因搭建個人主頁而愛上編程。2007年大學畢業后,“聽說程序員可以穿拖鞋睡衣上班,可以留長發蓄胡子”,王淵命便選擇從事編程相關的工作。

    其網名“jolestar”,取自于編程語言“java”和北極星英文“polestar”的組合,從2005年沿用至今。按照他的說法,這個網名“幾乎見證了我整個關于計算機的成長”。“jolestar”活躍在微博、博客、論壇和社區,在技術圈小有名氣。

    2017年,當時研究云存儲的他,接觸到了區塊鏈技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俗話說,“一入鏈圈深似海,從此富貴是浮云”。2018年,他辭職在家,廣泛閱讀區塊鏈項目的白皮書、論文和源代碼,并參加區塊鏈相關的線下活動。2019年1月,他加入一個公鏈項目擔任首席架構師。

    業余時間,他撰寫了多篇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文章,善于用通俗的方式解釋復雜的問題。正如他微博簡介所寫:“區塊鏈技術拾薪者”,為區塊鏈技術“添加柴火”,即通過寫文章和編程的方式,為區塊鏈行業輸出新的觀點和代碼。

    談及區塊鏈的技術世界觀,他認為,信息世界進行價值交換的唯一方式是統一的賬本,并且對這個賬本的要求是它必須是一個公共知識(common knowledge),即大家常說的共識。賬本架構經歷了單數據庫賬本、分布式數據庫賬本、多機房賬本、多運營方賬本、去中心化賬本的演進。以前我們主要關心數據如何計算以及存儲,區塊鏈時代我們更要關心如何證明,從存儲到計算整個體系都會有變革的契機。同時,它引入了經濟體系,以及鏈上治理機制,有超越技術的深遠的影響。

    談及智能合約的本質,他認為,智能合約是定義各方權利和義務的,具有“約束力”的計算機程序。如果說一個國家的司法體系相當于一個通過自然語言定義規則的操作系統,合約就是在這個操作系統上用自然語言寫的程序。關注合約的約束力,必要的計算和存儲只是實現約束力的基礎。DeFi類應用通過智能合約的約束力解決資金托管難題,其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和現實法律的沖突以及社會認知的變更。

    談及聯盟鏈,他認為,區塊鏈和互聯網應用都有網絡效應,它所繪制的藍圖需要在網絡構建完成后才能體現出來。如果說公鏈還可以依賴自己的經濟體系做早期激勵,互聯網應用可以利用各種營銷手段,對 to B 的無幣聯盟鏈來說,這個問題尤其困難。B 端用戶的決策周期長,采用成本高,尤其區塊鏈的應用架構和傳統應用差異巨大。有幾種可能的途徑:以開發的便利性為突破、以安全和容災作為突破、以內部監管作為突破、以構建公信力作為突破、以跨系統的信息互通和結算作為突破。

     

    互聯網程序員的區塊鏈修養

     

    2016年1月7日,快播公司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在北京開庭審理。王欣堅持無罪辯護的庭審表現,以及辯護律師對程序正義的追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段時間,網上有兩篇評論文章在技術圈傳播的較為廣泛:一篇是公號“歪理邪說”作者、知名程序員霍炬的《快播案:程序正義、盜版和色情》,另一篇是王淵命的《一個學法的碼農看快播案》。

    王淵命在文章中寫道,“程序正義大于實體正義。無論這個案子怎么判,這次律師在程序正義上的追求都有價值。”他也因為這篇文章而結識了霍炬。

    除了快播案之外,王淵命也常常在微博、微信上分享自己對某些社會事件的看法

    比如去年12月的ofo 退押金事件,他認為,ofo應用的賬本和銀行的賬本之間需要建立一種映射關系,相互關聯起來。客戶端是獨立的,它保存了帶有數字簽名的證據,同時和應用與銀行連接,如果應用自己中斷和銀行的連接,用戶可以通過客戶端直接向銀行提供數字證據來完成退款,而不需要應用的協作。區塊鏈二層的各種方案主要焦距點是如何設計一種機制,一方面讓服務提供方可以自證清白,建立公信力,另外一方面給用戶提供一種額外的制約機制,讓用戶來監督服務提供方,一旦有問題用戶可以通過一層的鏈來進行裁決。

    在外人看來,程序員是活在代碼世界的人,評價社會事件有失其專業性。對此,王淵命持有不同的意見,

    “有些社會問題的背后是技術問題,我關注的社會事件都是能與技術扯上關系的。實際上是一個技術人對社會事件的價值判斷,因為一個事件牽涉到技術,公眾對技術的理解和司法系統對技術的理解,會影響到這個技術未來在社會的發展。”

    除了運用技術思維評論社會事件外,他還積極跟進最新的區塊鏈技術發展

    5月28日下午,百度自研底層區塊鏈技術XuperChain(百度超級鏈)宣布開源。當天傍晚,王淵命寫了一篇百度超級鏈的點評,并在百度超級鏈開源官方交流微信群進行了分享。

    他用短短800字,評價了百度超級鏈的執行合約的方法、解決交易沖突的方法、智能合約虛擬機的設計和合約語言,并配上相關的圖片。對此,百度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肖偉在微信群中評價道,“寫的這么準確,神人啊!”

     

    寄語Web3.0:技術的魅力來自其演進的過程

     

    在那次活動上,王淵命回顧了從Web1.0到Web2.0的演進歷史,并展現了Web3.0可能的發展方向。

    Web1.0是以信息為中心,即網站負責提供各種內容吸引用戶。URI、HTTP、HTML分別定義了主機的資源配置、服務器和瀏覽器的交互、信息的展示方式,從而興起了個人站、門戶網/BBS(BBS較為特殊,其承載了Web2.0的元素,但仍然是以信息為中心,而不是人)。

    Web1.0降低了信息獲取的成本,并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其生態結構是內容提供商(生產者)、搜索引擎通過HTTP/HTML協議,與瀏覽器進行連接,從而觸達消費者。如下圖:

    WX20190813-212857

    Web2.0是以用戶為中心/協作,即用戶自己提供內容。AJAX(用于創建快速動態網頁的技術)、Javascript(直譯式腳本語言,最早用于給HTML網頁增加動態功能)、動態網頁技術、API(應用程序結構)等技術的發展,催生了Blogger/Wiki/Social Media、Web Platform,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Web1.0時代用戶是無感的(比如頁面沒有用戶登錄的按鈕),到了Web2.0時代,人與人的協作變得簡單,從而形成各種組織。Web2.0降低了內容創作的成本,提高了內容篩選分發的效率、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匹配效率。其生態結構如下圖:

    WX20190813-212929

    實際上,Web2.0時代的時代不止如此,有一些失敗的技術仍然值得記住,他稱之為“Web2.0生態墓碑”,包括RSS/Atom、XML/XSLT、OpenAPI、Mushup、P2P(Napster/BitTorrent)、WebOS/Webtop。

    Web3.0前傳是對機器友好的Web,Web2.0剛出來時,Tim Berners Lee就提出了Web3.0的概念,即Semantic Web(語義網),在資源的標準化描述之上,建立標準的語義推理以及信任體系,為各種智能代理 (intelligent agent) 提供可靠的信息、標準化的交互模式,從而改變人們訪問 Web 的方式。

    Web3.0可能的演進方向,應該具有以下特點:去中心化(防單點、不可中斷服務)、反壟斷、用戶控制、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反平臺綁定。因此衍生出區塊鏈技術。

    WX20190813-212338

    WX20190813-212354

    WX20190813-212409

    比特幣的啟示是鏈即協議,協議平臺應用一體化;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的啟示是鏈即平臺;Layer2的啟示是鏈即法院。但是回歸初心,鏈即共識。

    Web3.0的挑戰在于商業模式問題、需求動力、隱私、殺手級應用。

    WX20190813-212501

    Web3.0 最后會是什么樣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正如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中寫道,

    “新技術都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有技術又來源于先進的技術。將技術進行功能性分組,可以大大簡化設計過程,這是技術‘模塊化’的首要原因。技術的‘組合’和‘遞歸’特征,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技術本質的認識。”

    王淵命對此表示認同,“演講中分析的每種方向都有探索者,他們對未來有著自己的假設和信念,以及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技術上還在探索,商業上也面臨許多難題,前景充滿迷霧,還看不透,不過這也是技術的魅力。技術的魅力在于它不像科學一樣是一個探索準確的答案的過程,而是一個演化創造的過程,可能有很多路徑到達我們期望的目標,而如何選擇取決于當下的我們。我們可以不同意他們的假設,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但最好不要嘲諷,技術方向上的探索者都值得尊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標簽: 王淵命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