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之后,發現有個翻譯謬誤。把一個概念翻譯錯了,是比錯誤本身還要嚴重的錯誤。
區塊鏈中的“decentralized”特征的本意不是所謂的“去中心化”,準確地講是“分散”的意思,是一種“降維”,類似于《三體》里的“降維”概念。互聯網出現后,P2P(點對點)的直連,讓很多降維的“
社群”成為了經濟元素,大家都想說了算,不可能,怎么辦?不能武力打架,計算機工程師們就開發出了用算法來維持秩序。那怎么保證我的東西永遠歸在我名下,所以有了加密,就是上個鎖(lock)。把一段時間的交易打個包就形成了區塊(Block),把不斷連續進行的交易用不可逆(不可逆就不可篡改)的時間串起來,就形成了鏈(Chain),區塊鏈就是由多人共同維護的不可逆(不可篡改)的公開賬簿,這就是區塊鏈的通俗理解。所以把區塊鏈簡單理解為“去中心化”,其實是翻譯錯誤,是不準確的。區塊鏈對社會更大的作用是信用體系構建,是存托證明,能夠在小范圍之內構建信任,在一個私有鏈上構建信任,在一個
聯盟鏈上構建信任,在一個公共鏈上構建信任。凡是信任缺失的地方,區塊鏈都能通過構建信任傳遞價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