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缺人才”,張開翔說得很直接,這個人才不僅是寫代碼的人才,更多的是具有
區塊鏈思維、具有分布式思維,能夠在復雜博弈的環境中,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應用模式、商業模式的人才。
“我們有路,我們有車,但是我們缺老司機。”在張開翔的語境里,這里的路和車指的是技術和應用場景。
這不只是微眾銀行的需求,也是整個行業的需求。
區塊鏈技術真正在國內落地發展,不超過五年。而在中國的優秀的創業者的努力下,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斷成熟,性能不斷提升,這個市場正變得比一年前更有機會。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區塊鏈一直在半開放的環境下探索前進。支持者一直試圖在中心化的場景外去尋找適合多中心化的場景和商業化方案,但是這并不簡單,“一個組件,別人用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場景,不同的場景細節都有不同的要求,這是永無止境的。”張開翔說。
關于用戶隱私問題,張開翔講到:“區塊鏈要把原來不透明的東西變成透明,或許用戶信息透明和交易賬本透明會在不同的場景中有一些取舍,但是這個取舍更多涉及到博弈,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數據越來越貴。我為什么要把數據分享給你,你能夠給我帶來多少利潤,怎么定價,這些都是要去思考的。”
范瑞彬把目前區塊鏈的環境比作“生態培育階段”:以前全是一片凍土,現在在某些局部的區域,凍土已經融化,綠色的芽開始長出,有的還開了一點小花。
“開源”是微眾銀行“分布式商業”的基礎。而“開源”不只是技術層面上的開源,也是地域之間的“開源”。總部位于
深圳的微眾銀行,正在嘗試著用“分布式商業”理念來連接粵港澳大灣區。
范瑞彬告訴鏈得得,粵、港、澳三地雖然在地理上緊密聯系,但是他們之間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開展卻很復雜。因此呈現出“整體發達,差異性大”的特點。
“大家已經意識到必須緊密合作,才能夠把整個灣區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范瑞彬補充到,在這個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在這片土壤上將大有可為。目前,微眾銀行已經與
澳門政府合作,利用區塊鏈解決方案開發智能城市基礎設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