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TUM率發布了
比特幣碳足跡報告,這是全球迄今對這一虛擬貨幣二氧化
碳排放量進行的最詳細統計,即比特幣挖礦機的碳足跡為每年2200萬至2290萬噸,相當于德國漢堡或美國拉斯維加斯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TUM跨學科研究小組指出,僅在2018年,比特幣挖礦機的計算機容量就增加了4倍。截至目前,全球68%的比特幣挖礦機網絡位于亞洲、17%位于歐洲,剩余15%位于北美。
無獨有偶,TUM的統計和科學雜志《焦耳》(Joule)的一份報告不謀而合。該報告指出,比特幣挖礦機所需電力每年約產生2200萬噸的二氧化碳,這和美國堪薩斯城全年碳排量相當。
對此,普華永道會計師、比特幣專家AlexdeVries表示,相較于
能源消耗,最重要的是盡快明確碳足跡規模。他在《焦耳》上發表的署名文章《比特幣日益增長的能源問題》(Bitcoin'sGrowingEnergyProblem)中指出,比特幣挖礦產業的能源消耗日漸增長,與正常的
金融體系相比,這是一個極端的差異,而這肯定對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危機有弊無利。
《德國之聲》撰文稱,即使是不使用比特幣的人,在谷歌上進行一次搜索也會耗電0.3瓦時(約合0.0003千瓦時),而如果在谷歌上搜索20次,就相當于使用節能燈1小時。全球范圍內,互聯網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超過3300萬噸,這是德國整個
航空系統空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如此看來,需要龐大計算能力且可能無晝夜“狂挖”比特幣的計算機,將產生難以估量的排放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