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本聰共識
比特幣通過引入經濟激勵改造了共識投票的過程,將每次賬本數據變化都安排一輪投票變為滾動的無限期投票:任何人都可以生成一個包含交易的區塊(增加賬本數據)并廣播,其他人如果同意該區塊納入賬本,則將該區塊的哈希作為自己構造的區塊數據的一部分,以對該區塊進行“確認”;對某個區塊的“確認”也包含了對該區塊前序所有區塊的“確認”;以工作量大小決定投票權重,投票附加的工作量大的區塊勝出。這類共識機制的安全依賴于特別設計的經濟激勵,比如工作量證明(PoW)或者權益證明(PoS)等。
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是尋找滿足特定難度值的區塊頭哈希,比特幣之后的虛擬貨幣項目為了避免出現專用ASIC礦機,開始設計抗ASIC的PoW算法,其中一類的思路是通過串聯不同的哈希函數來增加ASIC芯片設計的難度,但并不具備抗ASIC的能力。
另一類思路則是設計內存消耗型算法,比如Ethereum基于Dagger-Hashimoto的Ethash,Zcash基于廣義生日悖論問題的Equihash,?ternity基于二分圖環路檢測的Cuckoo Cycle等。這類算法在計算時需要占用大量內存,內存作為成熟產品優化空間小,設計專用ASIC芯片的成本優勢不大。
為了克服PoW資源消耗大,運行成本高的問題,PeerCoin最早提出并實現了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PoS)類的共識協議。PoS協議下,節點獲得區塊創建權的概率取決于該節點在系統中所占有的權益比例的大小。
PoS一般需要用戶時刻在線,這對應用帶來了很大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衍生出了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共識,其核心思想是先從全網節點中選出部分節點,保證這些節點的有效性,然后在該子節點集合內進行PoS共識。
PoS共識機制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康奈爾大學的Elaine Shi等在2017年提出了基于Sleepy Model的PoS共識,并對其進行了形式化描述和安全性分析,證明了該共識系統在分布式環境下有良好的健壯性。愛丁堡大學的Aggelos Kiayias等在2017年也設計了一種名為Ouroboros的PoS方案,該成果發表在密碼學頂級國際會議Crypto 2017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