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梯隊的城市稍出人意料,有北京、深圳、上海、福州、海口共5個城市,每個城市政務區塊鏈應用的數量為2、3項。
據互鏈脈搏的統計,北京、深圳和上海幾個區塊鏈技術較為領先的城市,在區塊鏈政務領域的應用實踐,卻不似想象中多。
(制表:互鏈脈搏研究院)
北京區塊鏈政務應用共有3項,此前北京互聯網法院的“天平鏈”,以及今年推出、落地的兩個項目。
2019年4月時,海淀區在全市率先推出“不動產登記+用電過戶”同步辦理項目,并全力推進區塊鏈技術在登記場景中的應用。5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數據信息完成上鏈,區塊鏈技術正式在京籍存量房交易場景開展對外服務。
2019年4月,北京開發區就基于區塊鏈的開發區政務大數據平臺項目進行公開招標。6月消息,該平臺將在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平臺將基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產品和區塊鏈技術的非對稱加密特點,融合云、網、數、鏈、智相關技術,搭建“智鏈立交橋”。
深圳同樣有3項區塊鏈政務應用,也是此前就為人熟知的區塊鏈電子發票項目,以及今年年初和年中推出的兩個應用項目。
2019年1月,深圳市推出了全市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區塊鏈電子卡證平臺;隨后的6月份,深圳地區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P2P網貸機構良性退出統一投票表決系統,該系統引入了區塊鏈技術。
上海較北京、深圳在區塊鏈政務領域的應用數量要更少一些,共有2項。一是,2019年3月時,上海市楊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楊浦區按照“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試驗區”的戰略部署,積極布局探索物聯網區塊鏈技術。二是,2019年4月,上海“市民云”用戶突破千萬,上海開始探索用區塊鏈思維破解公共服務難題。
福建省福州市、海南省海口市也分別有2項區塊鏈政務應用。
2019年1月,福建省福州市與比特大陸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共同打造福州“城市大腦”;2019年5月,福州市永泰縣通過建設環保生態綜合監管區塊鏈彈性數字云平臺,實現了以信息化的方式助力生態綜合治理。
2018年,海南省上線運行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繳存證明平臺;2019年7月,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啟動了海南首個區塊鏈+志愿服務項目,即通過建立區委宣傳部、團委、民政、司法等部門與志愿服務工作的銜接機制,在志愿服務平臺上實現互聯互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