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啟動了海南首個區塊鏈+志愿服務項目;6月20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宣布推出首創“5G+區塊鏈”涉網執行新模式;6月13日,廣州市“智慧破產審理系統”系統上線,其包含全國首個破產審判區塊鏈協同平臺;6月7日,利用區塊鏈和人臉識別技術建設的重慶市企業開辦網上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政務應用的數量占區塊鏈應用總量的20.3%。2019年第二季度區塊鏈政務應用的數量,更是較第一季度上漲了59.3%。
而這一數據,正是國內諸多省市著力推動區塊鏈政務應用發展的結果。
各省市均在區塊鏈政務領域發力,但到底哪個省市落地最快?
據統計全國33個省市的共71項區塊鏈政務應用,開啟了區塊鏈政務領域的“創造101”。按各省市區塊鏈政務應用的數量,互鏈脈搏將其劃分為四個發展梯隊。
其中,雄安和佛山并列C位。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第一梯隊:雄安推激勵機制 佛山重數據共享
據互鏈脈搏不完全統計,廣東省佛山市、河北省雄安新區分別有9項區塊鏈政務應用,同時位列區塊鏈政務第一發展梯隊。
(制表:互鏈脈搏研究院)
雄安作為新興之城,區塊鏈技術從城市建設之初便被視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因而其區塊鏈布局也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從資金管理到工程管控,從土地到房屋租賃,各環節都有區塊鏈技術介入。
互鏈脈搏統計,雄安自2017年年底以來,圍繞政務領域共有9項區塊鏈應用推出、落地。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雄安與其他省市不同,有3項政務應用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激勵特性。
雄安未來的個人積分系統,將以區塊鏈的方式實施,對市?的良好表現進?獎勵。
而由此衍生的項目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慧垃圾收集器。市民可通過下載APP,在通過掃碼后進行垃圾分類傾倒,該垃圾箱內置系統可以根據垃圾種類和重量,給予垃圾投遞者積分獎勵,所有積分則可以通過未來遍布新區的服務體系用來兌換生活用品等。
除激勵之外,雄安更為主要的應用類型是監管追溯,相對集中于對項目建設過程中財務流轉的監管與追蹤。
最具代表的是雄安區塊鏈資金管理平臺,雄安依托這一平臺實現了多個建設項目在融資、資金管控、工資發放上的透明管理。悅容公園項目、新區公益性公墓及殯儀館項目、孝義河河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垃圾綜合處理設施一期工程項目、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等,均通過區塊鏈資金管理平臺進行項目的全過程資金管理。
“千年秀林”項目也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將植樹造林資金支付鏈條延伸至付款末端,?程款、勞務?作的?付均在鏈上完成,對財務流轉進行監管與必要時的追蹤;在“雄安征拆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平臺”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征拆遷原始檔案和資金穿透式撥付的全流程鏈上管理;中交一航局雄安新區容城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落地的“區塊鏈-供應鏈”分包商融資業務,也是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監管追溯。
(制表:互鏈脈搏研究院)
廣東省佛山市區塊鏈政務應用的數目同雄安一樣,較為領先。而禪城作為全國首個探索區塊鏈政務應用的縣區,依托廣東省的扶持政策及人才資源,更是引領、推動著佛山市區塊鏈政務應用的發展。
互鏈脈搏觀察,佛山的政務應用較為集中于服務民生領域,具體的應用更是廣泛分布于醫療、食品、工業等產業。而互鏈脈搏統計的9項應用中,有落地較早、且規模較為成熟的;也有近期剛剛推出的試運行項目。
其中,IMI數字身份平臺于2017年6月推出,目前使用用戶已達130多萬。該平臺是依托于區塊鏈底層技術,構建的智慧多功能身份認證平臺。市民可通過平臺辦理公積?查詢、交通違章查詢、?電燃?費查詢等業務。盤古健康平臺、云務通等民生服務平臺也均與此平臺相結合。
禪城區“區塊鏈+食品溯源”平臺則是于今年6月末初步完成。據悉,接下來將選擇群眾最關心的學生配餐環節,以相對閉環管理的豬肉作為溯源品,進行項目試運行。
互鏈脈搏分析,上述兩個應用分屬于數字身份領域、監管追溯領域,而佛山的區塊鏈政務項目相對更集中于數據共享領域。
在“區塊鏈養老服務”項目中,區塊鏈技術搭建數據共享和聯動平臺,從而完善服務管理機制,并具體應用到“居家上門服務”、“生活幫扶”等服務,精準對接養老服務需求。
在“區塊鏈+共享社區”項目中,區塊鏈技術將居民可共享的資源、所需的服務信息發布在平臺上,進一步實現“需求清單”、“服務清單”的智能對接。
禪城區的“區塊鏈+產業”項目可應用在企業內部,通過交互信息上鏈,幫助企業提高內部運行效率,降低溝通成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