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碳交易和綠證核發
3.3.1碳交易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1992年5月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又在1997年12月通過了其附加協議《京都議定書》,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在環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國際規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的排放行為要受到限制,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由此導致碳的排放權和減排量額度開始稀缺,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它們成為一種有價產品,稱為碳資產。
碳排放的每項技術和政策途徑都依賴于在全球市場中準確測量和記錄碳含量的方法,然而,這些方法的透明度有限,標準不連貫,監管制度不統一,信任問題也很嚴重。
在碳市場中,最重要的就是各個控排企業的碳排放數據,配額和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數量、價格,以及數據的真實性和透明性,中心服務器無法對數據安全做到絕對的保障,而信息的不透明也讓很多機構和個人無法真正參與進來。這些問題都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通過這項技術,每噸碳以及每筆交易信息都可以追溯,避免篡改以及信息的不對稱。
同時,傳統的碳資產開發流程時間很長,涉及控排企業、政府監管部門、碳資產交易所、第三方核查和認證機構等,平均開發時長超過一年。而且,每個參與的節點都會有大量的文件傳遞,容易出現錯誤,影響最后結構的準確性。而區塊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多節點的網絡,記錄可以共享,這不僅提高了時效性,也保證了準確性。
此外,如果將碳資產開發方法編譯為智能合約,那么各個控排企業的碳資產額度還可以進行自動計算,整個流程變得透明公開準確,這不僅可以減少碳資產開發時間,還可以降低碳資產的生產和管理成本。
針對于此,市場上出現了定位于碳交易的區塊鏈項目。例如:
1.美國區塊鏈初創公司Nori正探索促進碳排放市場優化,將區塊鏈作為被捕捉的二氧化碳的驗證方法,促進供應商和買方之間的交易。
2.2018年5月,IBM宣布與Veridium Labs開展合作,將實現碳信用的代幣化,讓企業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追蹤其碳足跡。Veridium將碳信用轉換成一種新型的可替代的數字資產CRB,可以在Stellar公共網絡上兌換和交易,消除碳信用供應鏈中的摩擦和不透明。
3.Zero Carbon也是支持碳信用額和其他自然資本資產的消費和交易的區塊鏈項目。一 個Carbon通證(NRG)代表來自多元化的一籃子國際認證碳保護信用額度的碳保護信用額。環境資產沒有“過時”或不可替代的風險。投資者可以將風險降低并優化投資作為長期對沖。由于這些對沖由相關資產支持,因此Carbon通證是流動資產,可以放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上并借入。
3.3.2綠證核發
從國際上綠證發展的歷史看,綠證交易制度通常是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配套政策,以確保綠證能夠被有可再生能源消納指標的市場主體所購買。該制度的核心是政府或監管部門可以通過法規強制要求供電企業在某個特定時間之前所銷售的電力中有一定最低的配額或固定比例必須來自于可再生能源。
在這一制度下,可再生能源電力就像常規電力一樣以市場價格出售,因生產可再生能源電力所帶來的高于傳統化石能源電力的成本費用則由獨立證書市場上的綠色證書銷售額抵補。為滿足監管部門要求,供電企業可以通過自己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并持有相關額度或證書,或通過從其他企業購買附有額度或證書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又或者購買單獨出售的可再生能源額度或證書。
如同碳證核發一樣,現階段綠證核發也面臨著一樣的痛點。目前的綠色證書大多基于發電量的估值,再通過發證機構發證機構向能源企業核發,實際發出的電量與綠證核算的電量不一定相等。且現有的綠證和碳證核發多數都是由權威機構來進行的,流程漫長,過程當中涉及到的相關利益群體也比較多,相應的也就提高了成本,且多數是紙質核發不利于綠證的市場交易。
為簡化綠證核算流程,減少電量誤差,IDEOCoLab、Nazdaq和物聯網設備公司Filament三家公司合作開發了基于區塊鏈可以自動創建可再生能源證書(REC)的系統。例如光伏發電,通過在光伏電池板上安裝傳感器來收集生產和存儲的電量數據,就可以準確計算出它所生產的能源量并及時傳輸數據給系統,系統再把相應的綠證自動核發給這些能源生產者讓他們能夠更加便捷的獲得經濟激勵。系統給每1kW·h清潔電力打上標簽,節點在購買得到清潔電力時也將會得到綠證,憑證上注明了所購買的特定電量的來源,方便溯源追查。
3.4電動汽車
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2018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顯示,截止到2017年,全球道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總量(包括純電動汽車和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超過300萬輛。未來,電動汽車的持續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成本降低、汽車性能提高、更快的充電速度,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可用性、速度、易用性和成本。
P2P電動汽車充電市場中,傳統的交易建立都依賴于中心化的機構,存在著信息泄露和單點故障的風險。目前電動汽車充電端的痛點有:充電設施數量較少、充電協議和計量模式多樣、充放電的互動性較差、充電過程不透明、充電協議不靈活等。現在全球約有168萬套私人充電設備,然而絕大多數充電器在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內都處于閑置狀態。如果電動汽車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面前充電站里的充電設施,那么電動汽車被廣泛接受將一定成為現實。
區塊鏈技術可以用來構建一個簡單的、基于區塊鏈的計費模型,給私人充電設備的提供者補貼激勵,讓它們可以共享給公眾使用,電主可以自己設定充電價格,使用區塊鏈來處理所有計費、支付和身份驗證問題。而電動汽車司機可以隨意在任何充電站停靠他們的汽車, 電動汽車將自動連接到該充電站,然后自動進行充電,充電站將在區塊鏈上自動向他們收取電費。此外,區塊鏈收集的數據可以幫助公共事業和運營商管理與電動汽車增長相關的電能質量和系統充足性問題,還可以與智能電表進行交互,增強其在管理與充電器速率、位置和使用數據等方面的作用。
目前許多定位于分布式交易的區塊鏈項目路線圖都將電動汽車充電作為后期發展的重要部分。例如:
1.JuiceNet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P2P充電網絡,這個區塊鏈平臺結合了共享和充電兩大特點,允許充電樁所有者與其他用戶分享,并在其他電動汽車司機使用時收取費用應用區塊鏈之后,不僅可以實現共享充電樁,而且可以促進共建充電樁。
2.Innogy和IBM正在開發區塊鏈平臺,該平臺可自動化和集成一系列移動服務,包括電動汽車充電、計費、停車費、高速公路收費和汽車共享服務費等。
3.Power Ledger是一個P2P微電網能源交易平臺,并試圖打造一個電力交易的應用生態,在這個平臺之上,電動汽車項目可通過數字身份設置和區塊鏈技術,實現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機器人與其他充電器之間的安全交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