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
區塊鏈網絡,都可以被視為一個子生態系統,這些子生態系統通常是以業務范圍和地域范圍來作為邊界的,但它們之間并不獨立,而是會與其他的子生態發生交互,并最終融入到更上層、更大的生態系統中。上述生態間的融合可以通過區塊鏈的跨鏈技術來實現,從而在底層打通數據,催化出更具意義的數據應用。
比如國內的市場監督業務以及
供應鏈金融業務這兩個子生態,最后都將融入國內貿易這個大生態中。它們之間的交互可以為雙方的業務帶來更大價值,甚至可以幫助金融機構解決一個通過其他各類科技手段都難以解決的難題:如何避免空轉型的關聯交易。
市場監管業務中需要對商品的流通和制造進行溯源,于是可以在鏈上沉淀下從原材料到最終銷售的整條供應鏈信息,而這恰恰能幫助金融機構在逐筆交易這個層面避免空轉型的關聯交易,因為如果一批貨物在銷售后被投入生產或被最終消費了,那么便可以大概率判定這筆業務不是空轉型的關聯交易。
同時,金融機構為鏈上企業提供融資的可能性也有助于提升各類企業上鏈的積極性,從而幫助監管部門更有效獲取監管數據。企業所處的子生態越多,通過跨鏈的方式打通生態之后就可以有越多緯度的數據來描繪這家企業,幫助金融機構更全面地去完成KYC和KYB。
區塊鏈技術一直被譽為一種信任機器,但以往對于信任關系締造的闡述更多停留在技術層面,比如數據防篡改的特性,又比如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這樣的共識機制等。實際上,區塊鏈技術亦可結合金融業務場景,在業務層面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識別或規避風險,幫助企業更好地證明自身的資質,最終幫助金融業務的各方達成信任關系,促成業務合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