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數據價值的時候,需要先小小的計算一下數據的體量。如果每一個人一次消費產生80byte的記錄(按照信用卡和儲蓄卡ETF 80 byte file要求),每人每天按5次消費計算,僅僅計算2億的中國城市人口,就會發現每天產生的消費記錄數據為80GB,按照互聯網數據公司3個月左右開始畫像的話,則是7.2TB數據。那么在消費次數、消費人數、數據積攢時長增加的時候,這類數據會以很快的速度達到PB級別。
這些數據能夠被一般意義上的
區塊鏈系統存儲并處理嗎?不能。一般意義上的區塊鏈系統,或者說大多數的公鏈,它是這樣一種分布式系統:系統中的每臺計算機都需要存儲同樣的文件,以保證系統的功能。顯而易見,它們是無法提供PB級別的存儲空間將數據價值保留在上面的。
所以我們需要將數據存儲在分布式存儲系統中,再通過區塊鏈的結算功能性實現數據價值。簡單來講就是將存儲部署在分布式存儲系統中的同時,將狀態留在區塊鏈上,以待之后的處理和使用。
這其中,分布式存儲是指通過不同的加密方式把數據存儲起來,確保數據和鏈上的賬號一一對應,在未來的使用中,利用不同的加密計算工具對數據進行快速的調用和處理,而在數據制造和計算時,都可以做到半匿名的方式。相較于傳統互聯網的Dropbox,因為結合了區塊鏈來存儲數據,在密鑰的功能性和本地私密性之外,能夠增加額外的處理功能接口,以滿足數據分享和計算的需求,從而幫助數據更好地分發和拓展,實現數據的價值。
而「狀態」則是指數據來源以及數據的改變,或者數據運算的結果。將這些狀態留在區塊鏈上是為了對其運算和改變可以追溯,這樣可以更好的知道哪些數據更有價值,并通過即時的結算給出對應的價值。
所以我們說,只有將區塊鏈系統與分布式存儲系統這兩種分布式系統相結合,而不是單純的只使用區塊鏈系統,才有可能實現數據的價值,而實現了可以使用分布式存儲系統中的數據的區塊鏈系統,是一種從設計到實現上都不同于一般公鏈系統的區塊鏈系統。
不過,除了區塊鏈系統與分布式存儲相結合實現數據價值的方式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探索數據價值的實現,即只用區塊鏈作為結算賬本,把數據放在本地,在完成本地計算后將結果放在區塊鏈上。此時本地計算需要可信計算作為一個媒介,同時需要考慮預言機問題,這部分可以參考現有的可信計算項目的解決方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