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監管單位曾表示 78% 的 ico 完全是騙局,另外其他的還可能是部分騙局。這代表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一個“信任機器”現在居然被弄成“虛假機器”,這現象必須更改,不然區塊鏈產業無法正常發展 [6]。不能再以“空鏈”、中心化“偽鏈”、或是“非鏈”來推區塊鏈產業 [7],這些都是“虛假機器”,不是《經濟學人》雜志所提的“信任機器”。
在 2017-2018 年,中國許多團隊出海發幣,現在卻面臨風險,不但幣價不再,有的在海外被告上法庭,也有不能回國。這些都是違法發幣的風險。
除了違法發幣的風險,還有另外一大風險,就是使用中心化的偽鏈在金融、政務、公檢法上。這些都是嚴肅的應用,不能容許系統出問題。如今國外著名的鏈已經被證實是中心化的偽鏈,使用 Kafka 共識機制 (Kafka consensus), 不是拜占庭將軍共識。
但是一些單位還是繼續在金融、政務、公檢法上使用。中心化的偽鏈不安全、不可靠,因為系統內有個“死穴”(就是 Kafka 機制的中心控制節點),死穴一旦被控制,整個系統就被外人完全控制,而且可以潛伏一陣不被發現,因為信息可以由中心節點控制,其他節點都會收到同樣的假信息。假交易信息、假政務文件、假電子證據會給當事者帶來巨大的傷害。例如在法庭上,一個假證據被當做是真證據,黑白立刻顛倒。
一旦出事,誰負責?生產偽鏈的組織?他們已經開源代碼,而且公開承認使用中心化 Kafka 共識,而不是分布式拜占庭協議。這信息真實而且公開,使用者可能要自己負責。一旦電子證據被改,誰負責法律責任?一旦政務文件被改,誰負責?只能是明明知道這是有高風險的偽鏈,仍然使用的開發團隊。
另外如果競爭對手沒有使用中心化偽鏈,那使用偽鏈在聲勢上已經輸了。今天已經不少單位把偽鏈的宣傳拿下,就是擔心負面影響。
使用傳統中心化系統或區塊鏈,依據場景而定,但如果明明是中心化的“偽鏈”,對外卻宣稱是分布式區塊鏈,這會在配套制度匹配上留下巨大的風險敞口,有不實披露的嫌疑。今天客戶應該問區塊鏈供應商,“親愛的,你不會提供偽鏈給我使用吧?”
如果是提供偽鏈,可以再問“如果你提供的鏈的中心被外人控制,以至于官司輸了,你會負責損失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