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份額更替比較頻繁。雖然頭部礦池的主導地位相對穩定,但頭部排位也在交替。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玩家入場想分得一塊蛋糕,但實際上只有少部分礦池能吃到超額利潤。應該來說,礦池的規模效應已經凸顯。
這里所指的礦池的規模效應其實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馬太效應。大礦池聚集了市場上較多的算力,在出塊上就有天然的優勢,即使遇到同時出塊的競爭情境,大礦池因為算力占比高,也更有可能在沖突塊的出塊競爭中勝出。所以長此以往,大礦池的孤塊率就會比較低,能給用戶的費率也隨之降低。以此大礦池能吸引更多的用戶,聚集更多的算力,獲得更豐厚的營收,然后有更好的資源投入到業務中去,比如增加部署節點來提高區塊的廣播效率,等等。
莊重認為,“大礦池在一些幣種上形成了比較大的規模效應,在
比特幣上還不是很明顯,但是在一些出塊間隔比較短的幣種上,這個效應還是比較明顯的。”
但是,目前來看,大礦池的規模效應并不能形成礦池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原因在于,可以挖礦的幣種有限。
“現在其實大家能選擇的余地不大,有很多幣種對于礦池來說是很難盈利的,因為有些幣種市值看起來很高,但是每天新產生的代幣價值并不高。”對于這些幣種,莊重進一步解釋道,“假設你有20%的市場份額,費率3%,那么你的實際收益只有這個代幣每天新產生的代幣價值的千分之幾。市值排名十幾名以后的幣種,每天新產生的量,可能也就幾萬人民幣,或者幾十萬人民幣這樣一個量級。”
所以,市值前幾的主流幣挖礦業務必然是各大礦池的“兵家必爭之地”,因為不爭或者爭輸了相當于被淘汰出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