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重陽
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也指出了目前
供應鏈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金融機構想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核心企業掌握了很多數據,在整個供應鏈生態里面談判能力很強,供應鏈金融數據會有私有化、單邊化、封閉化趨向。董希淼指出:
第一個痛點是金融機構對產業、對供應鏈上的企業認識不夠深,開展業務也受影響。
第二個痛點是普遍存在的數據鴻溝、信息孤島。特別是核心企業數據單邊化、私有化、封閉化。
第三個是金融資質牌照的問題,參與供應鏈金融的主體很多,有些并沒有從事金融業務的牌照,很多P2P平臺也說自己做供應鏈金融,這也產生了亂象。
第四是缺乏標準和制度的歸制。國際上對供應鏈金融標準有定義的,但是中國理解的供應鏈金融相差太大了,對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和共識僅限于學術研究范圍,還沒有制度安排。
基于這些痛點,董希淼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建立多主體、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協同供應鏈金融網絡。”
為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王軍建議:
一是相關各方應該秉承融合供應的態度來建立生態圈或者共同體;
二是政府部門和核心企業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讓數據鏈接供應鏈;
三是供應鏈上的企業,無論是核心企業還是小微企業要更加完善優化各自數據體系;
四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從產品、服務和組織形式等進行創新、突破,如探索數據質押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ABS產品模式,包括像金融科技在供應鏈當中的應用和監管等等。
(來源:騰訊新聞 界面新聞 經濟日報 記者:周琳 責編:胡達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