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充分意識到供應鏈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提供政策支持,對開展供應鏈金融的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物流企業等參與主體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持,將供應鏈金融發展上升為重要發展戰略。
二是鼓勵商業銀行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合作。從國際實踐看,國外銀行一般是從核心企業出發,向其供應鏈成員提供融資服務;而國內一般都是從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出發,將存貨作為不動產之外可以抵押的資產,開展存貨質押融資業務。這種業務僅僅是抵質押物的范圍拓展,并沒有真正從供應鏈的角度去開展業務。對此,要制定支持政策,鼓勵商業銀行設立供應鏈金融專營機構等特色分支機構,擴展金融支持的廣度和深度。
三是設立供應鏈金融類投資基金。加大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等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的投資力度,增強其資本實力,為開展供應鏈金融提供堅實的資本基礎。
四是建立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參與各方信息共享。運用大數據、
區塊鏈等技術,連接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中小微企業、第三方物流等參與主體數據信息,實現信用信息在線共享、產品在線服務、非標資產在線交易、政策發布及非現場監管等公共服務功能。支持各參與主體通過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與國家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征信系統等國家級基礎設施平臺實現對接。
五是成立供應鏈金融行業協會。制定規范標準,目前供應鏈金融平臺仍在各自為戰,存在標準不一等問題。明確行業標準和業務規范,發布行業自律準則,形成行業統一慣例,并制定數據采集、指標口徑、倉儲物流管理體系、交易單證流轉體系等行業標準,打破不同供應鏈金融平臺間壁壘。
六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供應鏈金融提供法律保障。供應鏈金融業務往往涉及多方主體重大利益,包含質權所有權的原始分配和質權所有權流動帶來的再分配,容易引發所有權糾紛。相比國外,中國《擔保法》和《合同法》中有關供應鏈金融的相關條款并不完善,抵押權、擔保物權等法律概念的界定與糾紛處理還不明晰。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