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P到底是什么?如上圖,對于比原鏈來說,我們研究了相應的技術,并探究了整個商業運轉的邏輯。對于比原鏈來說,我們去打造了這樣一個平臺,底層就需要無許可的公鏈,就是你任何人加入公鏈,去使用公鏈,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允許。
另外,底層公鏈保證的是資產的穩定性和資產所屬權的問題,上面我們所有的業務可能吸收一些高的TPS或者吞吐,這樣我們就需要在上一層實現一個高性能的側鏈體系,這個側鏈的體系更注重于效率、吞吐、滿足商業實踐的一些邏輯。
更上層就是一個強業務的BaaS方案,這就是用戶可以不去感知區塊鏈實際底層的原理,基于BaaS就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商業應用快速遷移到這個平臺來。有這樣的組合,我們提出了一個主側鏈的結構,核心解決的就是資產的所有權“不可篡改+高性能+可擴展”,相應的是解決了不可能三角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主側鏈架構。商家在BaaS上去創造映射、增發資產,并通過中間的一個聯合網關,通過網關來把資產鎖定到側鏈中。用戶在側鏈中,通過交易或商家的活動獲得相應數量的token。
這些Token在側鏈上能實現快速運轉,滿足了用戶體驗或商業的實時性要求。但是,如果用戶想要把資產轉換到更廣闊的區塊鏈世界中,那么我還是通過Agent網關,把側鏈上的資產轉移到主鏈,一旦到主鏈上資產,就可以把相應側鏈上的資產轉化為類似于以太坊等區塊鏈的資產,到達了一個更自由或者更廣闊的世界。
類比于互聯網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骨干網的帶寬其實是遠遠大于國際互聯網鏈路之間的帶寬,這樣我們可以認為國際互聯網骨干鏈路就是一個公鏈網絡的狀態,國內的骨干鏈路就是國內鏈路的一個狀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