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
區塊鏈項目頻頻落地,但背后有很多不為外界所知的差異。
“不同階段的項目,意義并不相同。”孫立林表示。
首先,項目方要先測試區塊鏈技術到底如何提升原有體系性能,這被稱為項目測試階段。第二步便是指定場景運行和邏輯演示,使整個程序可以運行,但仍不涉及資金和核心業務。第三步是更進一步大規模測試,大約持續幾個月,會涉及一部分真實的資金和業務。最后,在綜合考量之后,才會正式上線。
一位區塊鏈領域的技術專家向記者透露,此前大型企業特別是
金融機構上線的區塊鏈項目多半還僅停留在測試階段,如果項目不能與原有銀行業務進行整合形成協同效應,往往意味著項目失敗。
“銀行系統推進
區塊鏈應用的熱情很高,但選擇怎樣的場景進行適用是銀行最為關注的事情。”李偉表示。
事實上,深耕底層技術的趣鏈已在多個銀行上線了區塊鏈項目。李偉坦言,2017年是區塊鏈項目需求開始增加的發端,今年最明顯的變化是,金融機構開始在大型項目上采用區塊鏈技術。李偉說,從那些公司的合同上能看到合同金額明顯在增加。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以央行旗下核心技術企業為首的“國家隊”正在加碼布局商業化。
本周一,央行旗下的中鈔
杭州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在底層核心技術布局完成后,首度對外推出絡譜可信區塊鏈登記平臺,正式啟動商業化運作。
“此輪商業化風暴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不僅上述幾家區塊鏈創新企業,連騰訊和螞蟻金服也選擇了
聯盟鏈的技術路線。在整合體系資源后,對外開放平臺將是大趨勢。因此,在沉寂良久后,鏈圈能量的釋放才剛剛開始。”杭州一位區塊鏈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負責人張輝日前表示,螞蟻金服區塊鏈策略是以聯盟鏈為主,核心是打造一個有自主產權的金融級及經濟級區塊鏈底層平臺。近期目標是抓住一些商業以及金融級的應用場景,打磨區塊鏈平臺,沉淀自身的區塊鏈技術。(原標題:區塊鏈有望邁入鏈圈主導的商業時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