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遼寧始終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并不斷加快前進步伐。2020年11月,全國首個“星火·鏈網”骨干節點在營口上線。2022年11月,東北唯一“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已在沈陽投入運行。沈陽、大連、營口等城市打造了一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星火·鏈網”典型應用場景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可追溯性(確保產品和貨物的質量、安全和透明度)越來越受到關注,成為全球許多國家的強制性規定。
區塊鏈技術具有多方共識、鏈上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點,支持各類碳數據創新應用場景的開展,如碳足跡溯源、碳金融產品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碳排放企業管理、個人碳賬戶管理、碳業務智能管理、低碳城市建設等
近日,上海數據交易所宣布,將攜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啟動國內首個數據交易鏈的建設工作,該鏈利用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等技術完成,這也是國內數據流通交易領域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近日,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首次嘗試運用“區塊鏈+電子送達”在線核驗功能,成功幫助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當事人在線核驗了電子送達的民事調解書,這也是上海法院系統首次對“區塊鏈+電子送達”在線核驗功能的運用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給相關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創新機遇。可以預見的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及相關產業中,區塊鏈技術將大有作為。特別是在版權領域,近年來,有關單位、企業都在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加強對版權的保護
廣州市南沙公證處主任雷杰峰表示,公證機構是參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重要社會力量,南沙公證處兩年前就和采華科技探索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等科技賦能,更好助力法院解決“案多人少”的問題,助力推進司法“繁簡分流”改革。本次合作有利于構建
今年以來,大通法院積極探索,利用人民法院統一送達平臺,將電子送達的文書通過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鏈上進行存證,大通法院已通過區塊鏈技術存證電子文書2166份。
(中科院空天院)3月14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關鍵測量技術及標準研究”項目當天在北京啟動。項目主要工作目標之一,就是開展面向高時空分辨率、廣域覆蓋、高精度的“星空地”碳濃度與通量監測技術研發
3月14日,成都市郫都區舉行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平臺上線發布儀式。該平臺由郫都區委政法委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引導行業協會共同打造,是我省首個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平臺。
最高法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領域應用。2022年5月25日,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區塊鏈司法應用的意見》,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電子送達文書存證驗證從而確保司法文書權威是其重要場景之一。2022年12月29日,最高法電子送達文書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用好區塊鏈生態環境監管平臺,推動生態環境監管模式向數字化智慧化轉變,助力司法聯動,提升非現場監管、監控預警和科學辦案的能力水平,引領企業守法經營、綠色高質量發展,保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