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核心是讓你與互聯網上的陌生人就數據達成一致。公共區塊鏈提供了一個放置信息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添加,沒有人可以更改,并且不受任何個人或實體的控制,將責任分散給網絡上的每個人
由于智能合約存儲在區塊鏈分布式網絡中,其結果由該網絡中的每個人進行驗證。因此,一旦合同創建完成,代碼的任何篡改都會立即被察覺,難以被破壞,從而保證了區塊鏈項目安全順暢地運轉
區塊鏈正在以公鏈、私鏈或是聯盟鏈的形式在不同場景落地,但隨著交易流程復雜化,參與方多樣化,業務展開過程中如何做到既不影響性能又可確保隱私,是區塊鏈從業者們久攻不下的難點之一。
用戶數據存儲則根據項目不同而有選擇性地采用。譬如說對于UTXO結構的區塊鏈項目來說,其每個賬號對應的余額直接保存在內存哈希表中(或類似LevelDB等嵌入式KV數據庫中),因此不需要一個獨立的外接用戶數據存儲模塊。而類似Hyperledger等通用區塊鏈框架則
老冒經歷了互聯網時代,也經歷了Web2.0時代,3.0時代老冒決定把自己過去“清零”再上場。全球區塊鏈應用有1600多個,其中真正能跑、有意義、有趣的加起來可能只有幾十個,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就是因為做應用太麻煩。
5月2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主席、萬向集團副董事長肖風在第四屆(2018)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上表示,人類社會正在進行一場從工業社會正在走向信息社會、從物理空間走向數字空間的大變遷,從而對資產的估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指出,數字化技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愈演愈烈,很多人開始在以太坊(Ethereum)的“智能合約語言”上做文章。其中一部分是搞 PL 的人,他們試圖對 Solidity 之類語言寫的智能合約進行形式驗證,號稱要用嚴密的數理邏輯方法,自動的驗證智能合約的正確性。其中一種方法是用“深度學習”,經
幾周前,多個廣泛使用的以太坊多重簽名錢包被黑了,被盜以太坊資產達3200萬美元。另有1.6億美元的資產被一群白帽黑客搶先保護起來。這起事件突顯了編寫智能合約代碼所面臨的挑戰。沒有什么環境比公有鏈更具對抗性了:你的代碼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研究你公開的函
區塊鏈有很多應用場景,但目前一部分對區塊鏈的理解存在一些誤區,所以在真正探討區塊鏈落地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我們覺得區塊鏈很新潮,覺得區塊鏈對我們的系統、品牌有一些作用,在很多應用場景中舍本逐末,這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