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補償、塑料補償和其他形式的氣候信用已成為商界的新現象,這意味著企業排放量低于一定標準的,可將其剩余排放量出售給其他公司獲取利潤。但這并非易事。企業無法保證他們所購買的所有額度真實有效,于是對實際數據的需
今年以來,數字貨幣勢如破竹。盡管偶有動蕩崩盤,但整體價格依舊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在這背后,人們肉眼可見的是,比特幣礦工瘋狂掃貨,顯卡價高物稀,挖礦所消耗的電力也是水漲船高。比特幣為什么成了“電老虎”?挖礦到底有多耗電
據劍橋大學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總發電量達 25082 TWh,總耗電量 20863 TWh,其中比特幣挖礦耗電量占總耗電量的 0.59%,可供英國人燒熱水 29 年、全歐洲燒熱水 4.3 年。
最近,荷蘭普華永道 (PwC) 分公司的研究員 Alex de Vries 研究了比特幣在2018年的全球能源消耗,他發現現有的水電項目不足以維持比特幣挖礦業務,并補充說比特幣網絡要求高達 62.3 TWh (即每小時消耗 62.3 太瓦電量) 的電力。這種規模的電量可以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