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體系,即通過碳排放、碳資產、碳交易、碳中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對機構或組織進行評定,并在之后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碳管理體系的推廣和發展有助于在社會各界樹立低碳、環保共識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實施以碳排放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傳統能源的退出要以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為前提。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全國碳市場行業擴容正在加快推進。根據計劃,未來建材、鋼鐵、有色、造紙等行業均將納入全國碳市場,屆時市場的配額總量或將從目前的45億噸擴容至70億至80億噸。
10月8日,由湖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和中碳登主辦的杭州第19屆亞運會和第4屆亞殘運會碳配額自愿注銷證書頒發儀式在武漢中碳登大廈舉行。浙江天馬熱電、紹興遠東熱電、紹興上虞杭協熱電等浙江省九家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自愿為杭州亞運會捐贈全國碳配額60500噸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關系碳達峰碳中和發展全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當前,我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但傳統產業仍是穩定經濟增長、解決就業的重要支撐,也是能源消耗
2020 年 9 月 22 日,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力爭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
在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加速能源轉型的背景下,ESG概念逐漸破圈,作為一種衡量企業在生態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非財務指標上表現和貢獻的評價標準,受到政府、企業、評級機構、證券交易所、投資者的重視與青睞。一方面
如何實現從綠色走向“低碳”乃至“零碳”,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然而,當前綠色發展和經濟效益之間仍然面臨“兩難權衡”,這也成為地方政府和企業轉型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如何才能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亟需切實可行的破局之道
綠證既是可再生能源電力環境屬性價值體現,又是精準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核算工具,也是國際通行的綠色電力消費證明方式。為提升綠證的通用性,《通知》圍繞進一步拓展綠證應用場景,為綠證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綠色低碳,安全可靠。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升算力設施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碳效(CEPS)水平。統籌發展與安全,進一步強化網絡、應用、產業鏈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構建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
要以新發展理念引航“雙碳”目標,系統性重構當前國家在多區塊下的組織發展模式。以能源領域為例,集約型能耗理念的持續性深化是關鍵。要控制化石燃料的消費需求,加大清潔能源的探索與技術研發投入,改進煤炭利用方式,在高能耗產業中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隨著全球主要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逐漸達成共識,并逐步采取控排措施,以及我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綠證”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配置綠色資產,但還有很多企業對于“綠證究竟是什么?”、“世界上主流綠證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