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兩大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商品防偽溯源領域較京東早一步。
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賬系統,與商品溯源需要的數據記錄及真實性相對貼合。使用
區塊鏈技術以后的物流全鏈路信息涵蓋了生產、運輸、通關、報檢、第三方檢驗等商品進口全流程。品牌商、監管機構、第三方認證機構及消費者可全程查詢,確保品質。
區別于阿里在商品防偽溯源領域的單兵作戰,京東選擇基于京東商城的數據節點進行持續擴展,在品牌商、監管機構、第三方認證機構逐步部署
聯盟鏈節點,形成社會化的區塊鏈防偽與追溯網絡。同時京東建立開放式技術平臺,圍繞京東商城的零售生態,服務優質品牌商,并向接入的品牌商開放數據采集、數據整合、數據可信、數據展示四方面技術。
2018年2月,京東物流正式加入全球區塊鏈貨運聯盟(BiTA),據網絡公開資料顯示,BiTA 成立于2017年8月,由經驗豐富的物流技術和貨運管理人員組成。目前,包括UPS、FedEx、PENSKE、C.H.Robinson、 SAP等超過200家國際物流與技術企業已加入聯盟。京東物流則為國內首個加入該聯盟的物流企業。京東物流旨在搭建一個“新鏈路、高品質、全透明”的跨境商品精準追溯生態體系,有效串聯生產、運輸、倉儲、清關、報檢和配送等相關環節,打通保稅備貨和跨境直郵兩種形式的跨境電商
供應鏈信息,形成跨境物流領域的全鏈條服務。
2018年3月,京東將推出一項名為“AI Catapult Accelerator(AICA)”的項目,以扶持初創企業在區塊鏈領域的業務。該項目將于2018年3月啟動,為期6個月,第一批成員均為海外初創公司,包括CanYa,Bluzelle、Nuggets、Republic Protocol、Devery和Bankorus。
3月22日,京東發布《京東區塊鏈技術實踐白皮書(2018年3月)》,白皮書指出,京東區塊鏈的目標是打造面向企業級應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能夠切實解決業務痛點的區塊鏈技術方案。23日,援引中國證券網消息,京東
金融與近30家商業銀行共同發起成立“商業銀行零售信貸聯盟”,聯盟成員優先享受場景開放、技術共享,并優先加入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反欺詐聯盟。
頭部科技公司:深度研究,謹慎嘗試
除去上述四家公司,目前國內大型企業紛紛涌入區塊鏈領域。華為于2016年8月開始申請區塊鏈技術專利,10月,華為加入超級賬本(Hyperledger)區塊鏈聯盟。該項目是區塊鏈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開源項目,并在兩個熱度最高的子項目Fabric和STL中持續做出技術和代碼貢獻,同時被社區授予Maintainer職位,也是兩個項目中唯一來自亞洲的Maintainer。
總體來看,國內大型企業涉獵
區塊鏈項目主要開始于2017年。隨著區塊鏈概念的普及以及智能合約技術的成熟,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項目落地變得更為切實。但對于區塊鏈這個新技術,如何找到可效的應用場景,企業也處在摸索階段。2017年下半年至今,蘇寧金融和360金融先后宣布成立區塊鏈研究團隊,探索布局;迅雷推出共享計算服務;網易、小米對
區塊鏈游戲進行了初步嘗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