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不僅解決了跨境業務的問題,還因為跨境業務導致貿易交流增多,間接推動了第三世界國家的
區塊鏈技術應用。
例如,在非洲大陸很多國家非常貧窮,承擔不起昂貴的銀行分支機構和基礎設施。而
金融基礎設施的缺少,甚至會導致某些地區跨境匯款的費率甚至會達到10%以上,也就是轉一百塊錢,需要收取10塊錢的手續費。
有數據顯示,在非洲近3.26億的成年人中,80%都沒有銀行賬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不到3%的人使用信用卡。雖然金融基礎相當薄弱,然而非洲的手機滲透率卻超過70%。現在
數字貨幣的交易主要集中在移動端,這為非洲國家擁抱區塊鏈提供了前提條件。
恒星鏈社區負責人Michael在接受鋅鏈接采訪時表示:“我們正在嘗試在非洲一些國家推廣恒星鏈,幫助非洲國家使用更便捷的跨境轉賬服務。”
據了解,通過恒星鏈,非洲用戶可以享用實時并且近乎免費的跨境轉賬服務。而對于沒有資質或途徑開設銀行賬戶的,使用恒星錢包是一種資產儲存和小額支付的手段。
除此之外,在非洲,很多區塊鏈公司正在嘗試用區塊鏈技術重構本國的金融體系。
比如,非洲的肯尼亞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新興貨幣技術的沃土,通過移動貨幣系統「M-佩薩」,甚至“超越”了本身的經濟體。
任何有手機的人都可以用「M-佩薩」來支付肯尼亞的大部分費用,他們認為這種方法解決了他們此前想要參與正規金融系統所遇到的一個主要障礙:肯尼亞數百萬成年人沒有銀行賬戶。去年,大約四分之三的人則有了自己的移動貨幣賬戶。
根據經濟學家Marina Niforos(他也是針對世界銀行集團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進行的一系列區塊鏈研究的作者)的說法,在肯尼亞等新興市場,傳統金融系統和金融機構覆蓋面相對較淺,這意味著對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興金融技術的阻力較少。
在非洲、南美洲等金融體系不健全國家,區塊鏈技術可能會“降低‘信任成本’”,從而“降低總體成本,減少經濟租金,創造一個更安全和更公平的金融體系”。
但是,本質上區塊鏈是為了提升效率,它只是一種技術。如果用區塊鏈去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可能會挑戰當地政府的鑄幣權。自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國家信用本位制逐漸取代金本位制,而類似“金本位”的數字貨幣金融體系,與國家信用本位制所擁有的鑄幣權格格不入。
況且,數字貨幣也并不能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
比如,2018年2月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為解決國內通貨膨脹的問題,發布了全球第一個法定數字貨幣“石油幣”。
但是,委內瑞拉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本國經濟的畸形發展,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落后。從這一角度看,發行數字貨幣并未觸及到產業結構畸形的問題,仍然是“治標”而非“治本”。
再者,“石油幣”它的價值就是幫助委內瑞拉打破美國金融封鎖,度過經濟危機。如果總統馬杜羅下臺,石油幣這套體系可能會失效,那些拿著真金白銀買回來的石油幣將變得一文不值。
因此,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在跨境物流、跨境貿易等商業行為中采用區塊鏈技術是有益于提升商業效率。但是從金融的角度,純粹采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金融體系存在太多的不穩定性和風險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