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跨境支付與結算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據埃哲森數據,每年銀行間處理的跨境支付在25到30萬億美元之間,交易量達100到150億筆。
如何更有效率處理這些跨境支付呢?可以對比傳統SWIFT系統和
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賬本。
SWIFT系統是一個中心化的操作系統,即便每個銀行成員都有一個自己的小賬本,但誰與誰發生了交易,各自都不知道,所有的數據存儲于SWIFT系統中。
而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分布式的賬本,它解決了拜占庭將軍的難題來實現信息傳輸的一致和可信性,讓眾多完全平等的節點針對某一狀態達成共識。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一百個人,出來一筆賬,一百個人都會實時記賬,這筆帳會同時存在于這么多人的電腦終端里面。也就免去了進行了一天的交易之后,還要銀行與銀行之間重新地去清算、結算、對賬。
在一個大的分布式賬本中,有成千上萬個節點。銀行間有一個同業拆借市場,基于存款準備金范圍,通過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有一個賬本,不管是借款還是貸款,銀行之間直接發生交易,不再通過一個大的中心化賬戶。
點對點,每個人既是中心、又每個人都不是中心,這樣的一個生態,仿佛《失控》里面的講述的蜂巢活動場景,又如茫茫宇宙中在引力與斥力間達到平衡的大大小小的星系。
everi
token是“第一條提出安全合約開發理念、支持穩定幣發行管理和支付系統(everiPay)”的公有鏈,其創始人兼CEO羅驍說道,“區塊鏈對于跨境支付,這個我覺得都不能用沖擊來形容,絕對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他認為,傳統的跨境支付都十分繁瑣,從銀行到SWIFT再到銀行的過程。時間周期長、手續費極貴。“通過區塊鏈,采用這個點對點的系統,那再慢的
比特幣也在一個小時完成了,而everiToken來回轉賬是秒級的。”
肖然對鋅鏈接說,“區塊鏈能夠很好的解決國際間需要清算結算的問題,所以
區塊鏈應用在跨境支付上面,是非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隨著
區塊鏈技術日益成熟,互聯網巨頭、新興公司、甚至傳統
金融機構都開始把目光移到這里。
早在比特幣誕生后幾年,國際上早已涌現出一批將跨境支付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的先行創業公司,探索著不同的支付場景模式。
2013年,一家專注于移動支付和
加密貨幣的創業公司——Circle于美國都柏林成立,獲得了“美版支付寶”的稱號。
除了日常的法定貨幣轉賬、支付業務,Circle開創性地提供了
數字貨幣存儲、兌換、支付的業務,其中就包含了使用區塊鏈跨境支付的服務。Circle的應用模式很簡單,通過比特幣作為中間兌換的貨幣,像發送信息一樣,實現免費、便捷的跨境轉賬。
但這種模式產生了許多問題,一來比特幣的幣值波動幅度很大,比特幣來回到賬近一個小時,用戶面臨著貨幣貶值的風險。二來比特幣是區塊鏈最早的應用,由于技術水平的局限,tps小,不支持多人同時交易。第三是這種模式只適用于對加密貨幣開放監管的國家,面臨著被用于洗錢等地下交易的風險。
2012年,Circle的頭號競爭對手——Ripple公司成立,但它的模式長期受人詬病,不僅采用中心化的運作方式,沒有使用意義上的區塊鏈技術,而且含有超發加密貨幣、操控貨幣的嫌疑。
2018年6月25日,
香港支付寶錢包AlipayHK上線由香港到菲律賓的區塊鏈跨境匯款服務。
鋅鏈接聯系到螞蟻金服公關,支付寶方稱,這一跨境匯款由螞蟻金服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由渣打銀行負責日中清算及外匯兌換。至于螞蟻金服區塊鏈的運作原理是什么,支付寶方沒有透露。
在港生活了22年的菲律賓人格蕾絲,完成了第一筆跨境匯款,耗時3秒,0手續費。
在一個月前,由巴基斯坦與馬來西亞之間的跨境匯款上線,同樣由螞蟻金服提供技術支持。支付寶方稱,巴基斯坦和菲律賓這兩個地方是外出務工大國,安全、便宜且高效,跨境匯款是剛需。
相比較Circle和Ripple而言,支付寶方稱,螞蟻區塊鏈跨境支付不碰幣,秒級到賬速度,受監管許可,個人敏感信息不上鏈,規避了以上兩家公司的風險。
摩根大通JPM Coin穩定幣的推出,意味著傳統大型世界級主流投行開始正式介入區塊鏈跨境支付領域。
以穩定幣的模式,JPM Coin與美元1:1的方式,用于摩根大通全世界各子銀行與合作機構的資金清算。通過JPM Coin在摩根大通搭建的
區塊鏈生態體系實現資金、價值的流轉。
2019年2月27日最新消息,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表示,加密貨幣JPM Coin可能是內部的,可能是商業性的,未來很有可能會面向消費者。
復雜美創始人吳思進認為,JPM Coin將揭開一系列銀行革命的序幕。未來,銀行很有可能被顛覆。
金融行業的本質即信用中介,人們買賣股票、債券、匯款、貸款、支付,每一筆交易背后都是一筆復雜而龐大的資金清算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每個機構獨立記賬,在全球資金流動的情況下,為了讓各個賬本之間能夠相應吻合,中間需要眾多繁雜的運算和容易出錯的過程。區塊鏈技術分布式的賬本恰恰解決的是這樣一個本質上的難題。
肖然所在的公司Epay就是在這一藍海中的一家做國際匯款的公司,總部在香港,以EUSD對美元1:1的穩定幣模式,進行跨國之間的支付匯款。
各國的傳統銀行機構、非銀機構紛紛搶灘入局。據公開資料顯示,受Ripple等新型區塊鏈公司的沖擊,SWIFT機構也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IBM通過World Wire推出了跨境支付的解決方案。加拿大、新加坡、英國三國央行聯合探索數字貨幣,以解決跨境支付問題;
而我國央行,從2014年就開始相應研究數字貨幣,今年也在開始招聘區塊鏈相關的研究人員。
除了銀行,交易所也面臨著清算的痛點。2015年,倫敦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開始研究如何使用區塊鏈技術將清算的路徑簡化,美國納斯達克還首次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證券交易平臺Linq。
羅驍認為,區塊鏈跨境支付的障礙主要在于法律法規和認知方面的滯后性,需要越來越多合規性強并且有品牌背書這樣的穩定幣出現,錨定法幣,穩定支付,避免匯率風險。
畢竟,類似摩根大通這類國際主流銀行機構的穩定幣模式大部分都在試行階段,小型公司推行的跨境支付穩定幣,隱藏的超發、洗錢風險依然存在,這也是眾多國家對區塊鏈跨境支付態度遲疑的主要原因。
當然,某種程度上,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傳統銀行之間對賬、清算的難題,使得銀行資金、摩擦成本顯著降低。
如今,國際銀行金融機構摩肩接踵地開始擁抱區塊鏈,跨境支付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有希望成為了下一個藍海。
“未來在跨境支付上,不管是一個創業型的區塊鏈公司還是傳統銀行,100%使用區塊鏈技術,原因很簡單,更高效、更便宜、摩擦力太小,競爭力太強,為什么不用呢?”羅驍說。
香港科技園董事車品覺對鋅鏈接說:今年區塊鏈在金融科技這塊可能有廣泛的落地應用,包括出入口票據,
供應鏈金融等。我們看到銀行在這塊正在發力做很多的嘗試。例如,如果能夠借助區塊鏈解決跨企業之間的數據安全及互相不信任等復雜的問題,對金融業界的效率可能有很大的提升。
顯然,揭開時代序幕,這個屬于區塊鏈跨境支付的號角已經吹響。
文 | 鋅鏈接,作者 | 柏伶,編輯 | 鄧龍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肖然為化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