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亞洲的一個中央證券存管機構(CSD)聯合小組正在深入研究如何就數字資產托管的基礎設施展開合作。
盡管仍處于探索階段,CSD小組計劃在10月于倫敦召開的年度SIBOS會議上展示其工作成果。這些幾十年來一直負責管理股票證書的機構,顯然看到了將他們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加密領域的機會,在這一領域內,失去私鑰就意味著永遠失去你的
加密貨幣。
事實上,這類機構早已脫離了幾年前的“
區塊鏈并非
比特幣”的心態,他們當下的重點是研究如何保護加密投資者的密鑰,以及代幣化如何改變一切。
莫斯科交易所集團國家結算存管機構(NSD)創新主管Artem Duvanov告訴CoinDesk:
“代幣化資產和區塊鏈組成的新世界即將到來。它可能會顛覆我們作為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所承擔的角色。整個小組決定我們關注的焦點將不僅僅是區塊鏈,還有代幣化資產,真正的數字資產。”
自去年在國際證券服務協會(ISSA)的支持下召開會議以來,CSD小組的加密資產計劃規模翻了一番,參與機構超過30家。下一階段的主要成員是NSD、比利時的Euroclear、瑞士證券交易所SIX和阿布扎比證券交易所(ADX)。Duvanov說,目前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共同的愿景”,而不是為平臺開發設定一個截止日期。
NSD的首席架構師Alexander Chekanov是加密資產保管工作組的負責人,他表示正在進行的關于代幣化證券的研究“當然也適用于加密貨幣”。
Chekanov指出,NSD自己的D3解決方案專門用于保管和為加密貨幣提供法律服務,目前正在與另外兩個CSD進行試點:分別是斯洛文尼亞的KDD和ADX。
Chekanov表示,“很顯然,我們在ISSA中的想法與我們在D3中所做的事情密切相關。”
銀行已經入局?
Euroclear集團全球業務模式和創新主管Walter Verbeke表示,下一階段的研究還將涉及一些大型托管銀行。
“所以BNY Mellon參加,匯豐銀行、渣打銀行,這一類型的銀行會參與進來。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歐洲銀行—都是最常見的可能的對象,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等等,” Verbeke說。
Chekanov表示,State Street、瑞士信貸和標準銀行也會參與進來。
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有銀行回應做出回應。
Verbeke去年與他人合著的報告廣泛關注了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FMI)提供商在加密領域可能發揮的作用。
該文件建議,FMI與托管銀行和技術提供商合作可以提供獨立的私鑰保管服務。
報告還提到,“他們需要共同決定在物理保護方面最安全的私鑰存儲方案。他們可能還希望建立一個經過審計的儲備來支持他們在補償投資者的損失時可能承擔的任何責任。”
隔洋而治
歐洲和亞洲的CSD新近對代幣化的興趣也與其美國同行DTCC和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正在進行的區塊鏈工作形成鮮明對比,后者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分布式賬本技術結算層節約成本。
“我認為ASX實際上并不同意我們所做的假設,即代幣化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 Duvanov說。
Verbeke表示,確實,DTCC被邀請參加工作組和報告撰寫,但并沒有發揮大的作用。(截至發稿時,DTCC和ASX未作出評論。)
然而,NSD的Chekanov說,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ISSA工作組以及DTCC和ASX項目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的,只是切入點不同而已,他解釋稱:
“殊途同歸,只不過我們會首先進入加密市場,然后如果事實證明這樣做更有效,我們就會把傳統的資產投入到加密市場上—而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線。”
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或澳大利亞不同,歐洲的CSD機構—或者至少是歐盟的CSD機構—可能有更強的動機去發展證券型代幣的托管業務,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壟斷市場。
這是因為歐盟法規規定,所有金融工具都必須在CSD注冊后才能進行轉讓或交易。
Chekanov承認,不同類型的資產的業務流程會有所不同,盡管它們有很多共同之處。他說,他們的目標是將冷存儲解決方案與可靠的業務流程相結合,以確保加密證券不會丟失,并且無論未來這些證券的狀況如何,監管機構都會感到滿意。
“比特幣最初被稱為'數字黃金',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比喻,” Chekanov說。“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的做法是把黃金存放在一個可靠的地方,然后通過證書進行交易,黃金本身并沒有被移動。我相信加密貨幣也是如此。”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