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數據泄露事件時有發生。
區塊鏈旨在解決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智能合約是其重要技術特點。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宋曉東看來,智能合約恰恰為廣受詬病的“隱私泄露”問題提供了解決路徑。
“各個銀行都有自己的數據庫,也有數據來幫助它們進行相關的欺詐識別研發,但是,都是互不相同、互不相通的。”宋曉東表示,如果有不同的場景,使用機器學習會更加精確,但這需要把不同銀行的數據整合在一起,但就目前而言這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因為數據是非常敏感的,另外,我們并沒有太多統一數據的激勵”。
通過區塊鏈,這樣的問題有了新的解決思路。宋曉東表示,首先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把數據放在平臺上。
“這是一個大的平臺,這個平臺會從不同的銀行搜集不同的信息,幫助訓練識別模式。“宋曉東說,“因為這個識別模式基于不同的數據源,可以更加高效、準確地提供識別服務。”
當然,這也存在諸多挑戰。宋曉東表示,在應用當中,通常需要大計算和大數據,但在這個平臺上,卻很難實現規模化。“這意味著區塊鏈必須足夠大,才能支持這樣的應用。”
不過,宋曉東團隊已經對該問題“對癥下藥”。“首先,為了提升相關智能合約保護隱私的能力,需要建立一個智能單元。”他表示,該單元有兩層,下面是基礎層,上面是應用層。
“在基礎層,有相關的隱私保護功能,可以保障數據不被泄露;在App層,有分析法,還有機器學習,從而進一步強化信息不外泄的功能。”宋曉東說。
宋曉東表示,“另外,還有新的區塊鏈結構,能夠進一步對智能合約予以執行,從而使得所有智能合約都能夠進行規模化應用。”
以醫療數據為例,當前高質量醫療數據“孤島現象”嚴重,數據價值難以變現,而問題就“卡”在了如何既能讓數據整合起來又兼顧其安全性和私密性上。
區塊鏈怎么做?宋曉東說,搭建一個區塊鏈平臺,醫生和護理人員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智能合約。“這里有編碼以及可以保護隱私的數據訓練模塊,用戶的數據只會在保護他們隱私的智能合約中得到培訓或訓練。”
“所有智能合約里面的數據都可以得到保護。用戶可以把自己的數據放在智能合約里。”宋曉東進一步補充道,“當智能合約有了足夠的數據之后就開始進行培訓,我們再用所謂的驗證組來進行數據驗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