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號在近日麥肯錫出了一份關于
區塊鏈項目落地的報告,應該算是一個負面報告,因為上面所說絕大多數的
區塊鏈項目事實上都沒有落地。大部分項目只到POC的階段,或者是上線沒有多久就下線了,或者是沒有經濟價值,是示范的項目。
我鼓勵所有關心區塊鏈的人,多花點時間去讀這個報告的原文(“Blockchain’s Occam Problem” 2019年1月,用英文寫的)。這個報告上面指出了區塊鏈項目沒有落地的一些原因:或是事實上沒有解決行業痛點,或是無法與現有解決方案競爭,所以雖然花了大筆的資金,做了大量的宣傳,區塊鏈項目事實上并沒有落地。外人只聽到或是讀的消息,只知道好消息,但是并不知道項目事實上沒有落地。
這點跟筆者的觀察是一致的。有一次我在會議上面聽到一個區塊鏈的大型應用已經出現,使用在非常關鍵的業務上面,有政府單位參與,也有重要的商業機構(國企)參與。而且這項目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大量的客戶,也有大量的節點。聽起來這項目是非常驚人,非常好的,而且進展速度非常快。可是后來才知道這項目更本還沒有啟動,大家還在考慮要不要啟動。所以我們聽到的、讀到的一些新聞,可能與實際情形是有差距的。
麥肯錫報告指出過去的區塊鏈系統令人失望(“a growing sense of underachievement.”),同時提出了三個原則,推動區塊鏈真正落地: 1)解決痛點; 2)產生效益; 3) 有現實社會部署的計劃。
這里筆者提出一些其他觀點:
1)區塊鏈項目缺乏資金支持(只支持數字代幣項目):2017到2018年,雖然有大筆的基金投入區塊鏈,但是事實上是投入
ico項目或者是數字代幣項目。而ICO或是數字代幣項目,大部分不是區塊鏈項目。
例如EOS項目,拿到40億美金的投資,但是EOS不是區塊鏈項目;而震動世界有影響力的Bakkt只拿到少于2億美金的投資,差距甚大!像Bakkt對實際經濟有巨大影響的還不到2億美金的投入,而EOS這個不是區塊鏈的項目,卻拿到了40億美金。這樣的一個投資事實是不合常理的。
許多ICO項目,大筆金錢被項目方獲取,花在跟項目不相關的事情上面,例如宣傳、推廣、市值維護。有上百人的ICO項目團隊,90%以上的人在做宣傳和
社群等工作,10%的人在維護系統,而參與系統開發的人不足5個。技術和代碼是從別的項目上抄過來的,甚至連白皮書是別人寫的。像這樣的項目事實上對于實質經濟是沒有幫助的,不是區塊鏈項目。更有許多代幣項目根本沒有區塊鏈系統,是空鏈。
所以,事實上很大筆的資金投入,絕大多數都投了ICO項目,而ICO項目現在進入了非常冷的寒冬,在最近一個月內總投資為零,表示這樣的項目在全世界全部停止!許多項目的市值都接近零,這表明近兩年的巨額投資接近零,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巨大的損失!
固然有大筆的資金投進來,但是并沒有對區塊鏈的產業和區塊鏈的技術有實質的幫助,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2)缺乏市場導向:第二個非常不幸的事,是世界一些著名的大鏈開始設計的時候,并沒有從市場需求出發,而是由技術出發。還有許多的鏈以
比特幣、
以太坊為基礎,設計時受限制,無法滿足實體需求。
筆者在過去一直提倡區塊鏈設計要在
金融系統里面使用,必須是從PFMI出發。一個宣稱要改變現代金融的系統,卻沒有從現代金融系統的需求出發,怎么可能被金融市場接受?如何改變金融呢?這是一件非常嚴重,也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3)不是區塊鏈系統的偽鏈:另外一件可惜的事情是世界一些著名的大鏈,開始就以傳統IT系統的觀點出發。在傳統IT系統里面,大家互相信任,不需要考慮參與者會不會欺騙。
設計者忘記了區塊鏈系統是一個“信任機器”(Trust machine),是在一個不需要信任的環境之下維持大家信任。這些名鏈設計的時候,假設所有參與者都可以互相信任,所以把這種互相檢驗的機制從設計中拿走。當你沒有檢驗機制,這個不能維持信任機制的鏈,價值在哪里?
《經濟人》雜志提到區塊鏈是信任機器,但是這些偽鏈根本不是信任機器,而是傳統的IT系統。偽鏈的性能不能超過傳統金融系統的性能,這就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誤區。為什么要用一個不能解決信任的機器,又比傳統系統低效的多?價值何在?
4)忽略
區塊鏈技術:另外一個令人惋惜的事情,許多人認為在區塊鏈世界里,應用是最重要的,落地是最重要的,區塊鏈底層系統并不重要。其理由是可以使用開源系統,所以隨便拿條鏈來都可以。不論公鏈或者
聯盟鏈,都可以拿到開源的代碼。使用偽鏈也沒關系,反正是國外大公司出的。
這個邏輯對嗎?舉個例子,假如汽車制造是一個新的技術,而我們不重視汽車制造,卻大量發展使用汽車的項目,例如建造公路、交通管制系統、地圖設計和制造、城市和道路規劃、加油站等。結果后來發現使用的汽車,事實上是腳踏車,人用腳踏車在里面驅動,這些“落地項目”就只能停留在POC階段。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區塊鏈世界嗎?當我們在使用偽鏈的時候,我們就像使用腳踏車在汽車世界。
如果我們不重視技術,隨便用一個開源的不符合PMFI的偽鏈,落地后,這項目何以有價值,何以持續發展?
好像人把房子建在沙子上面,風一吹這個房子就會倒塌。一些所謂的鏈,雖然是開源,可是事實上應用起來是麻煩,要二次開發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人力優化設計,而且設計出來的系統也不符合PFMI。
這些在過去幾年有代表性的區塊鏈系統都算是第一代的區塊鏈,2019年是應該開發第二代區塊鏈系統的時候了。
作者簡介:
蔡維德: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天德科技 ,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區塊鏈互聯網實驗室, 天民(青島)國際沙盒研究院, 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